坚持24年拍摄南京大屠杀悼念活动
扬子晚报讯(记者 于英杰 见习记者 艾陆琦)“用镜头纪念历史,用镜头传承历史。”12月7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照片捐赠仪式。刘健芝、祁恩芝夫妇将1994年至2002年拍摄的1008张胶片底片、2002年至2018年11月拍摄的22286张数码照片、5本《坚守24年的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纪实》图册捐赠给纪念馆。
“摄影是要把身边发生的一切传递给更多的人。”刘健芝和祁恩芝也曾是抗战老兵,1943年,年仅16岁的刘健芝在老家山东招远参加了八路军,他还曾亲历了胶东半岛抗战。抗战胜利后,刘健芝从胶东军区转战华东军区,后就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祁恩芝1951年入伍,曾就读当时的南京工兵学校。1983年,刘健芝从单位离休。1987 年,祁恩芝也从南京工程兵学院训练部参谋岗位退休。从那时开始,老夫妻俩背着相机一路走一路拍。
后来,两位老人开始拍摄有关南京大屠杀主题的照片,刊发在包括美国《侨报》在内的诸多中外报刊上。十多年前,刘健芝、祁恩芝还成为最早一批网络图片库、视觉中国等的特约摄影师。每年的悼念活动,他们都会上传大量的图片,供需要者采用。
“这是1994年12月13日南京各界人士首次公开集会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 这是1996年8月15日日本铭心会访华团团长松冈环女士与幸存者倪翠萍亲切交谈的画面……”捐赠仪式上,祁恩芝老人娓娓道来每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在二老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图册上,许多照片都用文字细心地标注悼念活动的日期、名称、地点和相关历史事件。
如今刘健芝老人已经91岁,祁恩之老人也已83岁高龄,他们表示,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就还要背着相机继续拍下去,留下更多有意义的照片,因为传承历史是每个人的责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