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刻意掩盖, 我们都有“无悔青春”
周杰伦说,他要以罗大佑为目标,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李宗盛说,罗大佑才是真正的台湾音乐界重量级人物;高晓松说,在酒馆里,为罗大佑伴奏,心里“特别幸福”。在不了解他的人眼里,他是个有着公鸭嗓的老男人;懂他的人,却将他视若珍宝。面对扬子晚报记者的采访,他极其认真地思索关于青春和人生的抽象话题,给出不同于娱乐圈“官方回答”的答案,尽管他也绕过一些关于私生活的好奇心,还是令人很感动。如今即便他不在流量旋涡的中心,那些“当年离家的年轻人”,仍愿意以青春无悔,呼应他之乎者也的嬉笑怒骂,对爱人同志的款款深情。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演唱会邀李志做嘉宾,我们对音乐都很执着
“现在南京变化很大。印象最深的是,梧桐树很多,感觉很温暖。”2002年到2003年,两岸音乐人之间有很多沟通,罗大佑来过南京好多次,去了中山陵。聊起“潘西”,他还赞南京小姑娘很漂亮,笑称“很欣赏,但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是有家有室的人”。
12月15日晚,罗大佑“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演唱会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李志作为特邀嘉宾同台演出。这或多或少能弥补李志今年跨年演唱会不公开,给歌迷带来的遗憾。“李志每年都会在南京办跨年嘛,蛮令人敬佩的。80年代我也在台北常做一些跨年演唱会。我相信他也是对时间地点十分执着的音乐人,音乐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想过跟李志一起合作写歌,“但只有四五天,时间太短。我创作是需要花一点时间的。不如小住一段,就在中山陵旁边。”听南京歌迷邀请他为南京写一首歌,他开玩笑,“这次做演唱会如果票房不错的话,就为南京写首歌,这样会不会太现实?没办法,人就是现实的。”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这个主题令人感慨,乡愁发酵,毕竟罗大佑的歌迷大多已不再年轻。要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呢?罗大佑说,你会听到截然不同的《追梦人》、《恋曲1990》和《童年》。回忆青春,罗大佑想起写《闪亮的日子》的那个年代,没上过电视,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的歌,惊呆了。“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童年,但因为你很成熟,你不会轻易哭,你不会轻易喊爸爸妈妈,胡乱打闹。但当一个小朋友唱起儿歌,看到小朋友打闹的时候,你童年的情感都会苏醒。尽管我们再刻意的掩盖,其实我们身上都有‘无悔青春’在。”
64岁的罗大佑说,“现在做音乐还有当年出第一张专辑的激情,我还蛮开心的。就是《追梦人》歌词里说的‘青春无悔’。生命不是以年龄来计算成绩,是以旺盛的程度、爱的付出,才能体现生命的重量。”
问他何时起成了一个温情的老人,变得不再愤怒,罗大佑笑,“我神经病才一辈子都那么愤怒,现在年轻人都那么愤怒,这个年纪我还那么愤怒!年轻时看到一些没人愿意提出来的东西,于是用摇滚乐的方式表达出来。但现在网络时代,年轻人对世界有很多疑虑,我们不能和年轻人一样不满嘛,应该提出在我们这个年纪所拥有的更宽的看法。”
他说,以前大学毕业就找到一份工作开始奋斗,现在年轻人可能到30岁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怎么要把我们的经验去分享给年轻人,告诉他们怎样去拥有竞争力,怎样在无情的竞争中保留自我,在这个世界更好的活;在这个时代找到自我,把自我表达出来,让年轻人在自己的群体里找到更好的位置。在这个时代,我们都会愤怒,但我们不能都用愤怒来解决问题,要以更扎实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好音乐永远珍贵,但我们把写歌变得太容易
写光阴、写乡愁,对时代的文化批判,罗大佑第一个把中文流行歌曲从天真纯情、风花雪月的状态,带到这个世故的世界。1982年,他推出首张专辑《之乎者也》震动整个文化界。1987年去香港定居后,他用《东方之珠》、《恋曲1990》抚慰中国移民的思乡情怀。2002年,他迁移北京,2008年,他和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组成“纵贯线”乐团,激情澎湃的演唱震撼了多少歌迷。
江湖依然有他的传说。如今,他依旧保持着对时代的敏锐观察。“现在是一个很‘大’的时代,让人摸不着边际。每个人每个行业都会受到网络的侵袭,看似网络在帮助大家,帮大家更方便的沟通,可这种沟通的尽头是惶恐,这给大家带来无限‘复杂’。”
在大众审美变化,形式也更加多元的当下,音乐人可能卖不动唱片,音乐普及数据不及一首神曲,但罗大佑仍坚信,好的音乐永远珍贵。他说,每年都会出现几十万首新歌,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100多首。最好的音乐都是最简单的音符,来自于艺术家刻骨铭心的体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1311.html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