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小时候你是不是也被父母推搡过? 问过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

12-09 娱乐要闻

小时候你是不是也被父母推搡过? 问过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

  这周上映的新片中有部被定义为“另类青春片”的《狗十三》,虽是小成本制作,但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曹保平。电影的叙述语言很平静很日常,但有意思的是,走进影院的各个年龄段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中年人能与片中父亲的角色心有戚戚,青年会从中看到自己的13岁。当然了,《狗十三》并没有止步于青春片,片中既有对教育的反思,也有对父权家庭的拷问,更有对中年人生存困境的无奈,没有特别着墨于某一方面,就是这么日常,才让大部分观众都有切肤之痛。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孔小平

  中国式家庭关系

  电影格局很小,讲述13岁少女李玩和她的宠物狗“爱因斯坦”的故事。由于父母离异,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为了讨好正处青春期的女儿,父亲给李玩买了一条小狗,小狗逐渐成为李玩最珍视的朋友。然而有一天,“爱因斯坦”意外走失,与此同时,李玩还要面对一个“从天而降”的同父异母弟弟。成人世界的残酷以无处逃遁的姿态向少女袭来,她顺从了这条无奈的成长之路。

  由此片中展示了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多个方面。比如爷爷奶奶与李玩的关系,他们对李玩宠爱有加,但他们也有中国家庭特有的长辈对男孙的偏爱,在父亲的小儿子出生后,爷爷就有一句台词撕裂了之前他们对李玩的宠爱,爷爷说,“因为是女孩,李玩的名字是随便取的,这次是男娃可得好好取个名字,叫昭昭。”

  片中围绕更多的是父亲与李玩的关系。或许是因为愧疚,父亲给李玩买了一条狗,后来狗狗跟爷爷买菜时走丢,青春期的李玩由此爆发了叛逆,爷爷找李玩反被推倒,摔伤了脚,奶奶找李玩迷路,父亲的忍耐由此也到了极限,砸啤酒瓶时伤了李玩的手,又打了李玩,这一段处理得很压抑,父亲一边数落她一边推搡她,后来平静后的父亲又愧疚地劝慰李玩,缓和父女关系……

  李玩的妥协

  虽然在电影的开头,李玩就幻想过平行世界,在那个平行世界,她敢于做这个世界她不敢做的事,不用刻意去讨好大人,敢拒绝爸爸的要求,敢说出所有实话……但被父亲打过后,李玩开始慢慢接受了成人世界的要求,转变为“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比如,她喜欢物理,希望父亲能如期带她去参观科技展,却被父亲拉入一场虚伪且吹捧的谄媚应酬中,并被迫喝了酒;弟弟生日,一家人超乎异常的热情,她脸上是表演般的微笑,难掩被冷落的落寞感;小弟弟虐待小狗后,被小狗咬伤,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将狗送走。

  后期李玩渐渐麻木,当男孩向她表白,她不以为意,并喃喃自语,“以后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然后,她努力学习,原先不好的英语,竟然考试得了年级第一高分,还拿了个全省物理一等奖……

  与父亲的和解

  电影的最后,李玩坐在父亲的车里,接到了一直缺席的母亲的电话,放下电话,她问父亲:“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开始的?”父亲没有回答,这个一直表现得很世故的中年男人在车里响起的老歌《再回首》里失声哭了出来。“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这里面蕴含着一种没有说出的情感,父亲一边哭一边用手捂住李玩的眼睛,大概是为了维护在女儿面前的尊严。李玩则“懂事”地试图化解这种尴尬,问要不要点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

  这里被不少网友比作是《狗十三》的高光时刻,全片在情感上得到了释放,父亲第一次向女儿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父亲。在汽车这个狭窄的空间里,父女的情感张力达到了全片的一个高潮,他们最终达成了一种和解。这和解里有温情的一面,当然也充满了无可奈何。有意思的是,这种和解是在父亲终于放下了男性所谓的面子时,至此,电影似乎曲折地表现了对父权的反思。

  揭秘

  几个有隐喻的地方

  饭局文化>>

  饭局文化>>

  片中有几场父亲带李玩参与的饭局,更是将中国人的饭局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酒桌上敬酒词和客套话,正是我们社会里微妙的复杂人情,也让单纯的李玩开始看见真实而有些虚伪的成年世界。

  比如李玩说自己在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时,却遭到了父亲要巴结的客人们群嘲了,他们甚至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为经典,《时间简史》那种幼稚的东西是写给小孩子看的”。小弟弟也免不了成为“作秀”的工具,原先酣睡的孩子被叫起来背诵“三字经”,奶声奶气的嗓音却让观众的脊背一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