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评《狗十三》:真实生动 触动内心
12月8日,小浪带领团员们观看了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静林、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电影《狗十三》,观影结束后,大家对本片给出了8分的综合评分,以下为参加本期活动的团员观后感汇总:
#新浪观影团#[NO.1321团员SHOW] 活动影城:北京嘉华国际影城活力东方店
@绿子的 10分
《狗十三》是值得反复看的电影,里面有我们成长时期时常伴随的对大人的委屈、愤怒、不解、纠结、失望。更难过的是,因为总是被大人被冠以种种“都是为了你好”“你这样对得起谁”这种牵强理由而压制着内心的不满,选择委曲求全,假装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自己也不重要,而他们的期望、面子、威严、生意最重要。从《狗十三》中得到太多共鸣,大多人的青春成长被大人简单粗暴对待,被忽略掉感受,没有选择的权利,不被当做独立个体,只有“听话”,否则就是“逆子”。更让我警醒的是,在这个国度,的确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悲惨——女性。里面的女性角色,李玩(连她的名字都是随意取的)的奶奶,多年整日做家务,自己也甘愿被圈禁在家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她是最爱李玩的,不识路也出去找她,但她没有话语权,儿子甚至孙子也不尊重她。李玩的后妈,在家中也没什么地位,连生了孩子也碍于婆婆的阻碍不能声张,免得让李玩知道一时接受不了,她只能忍。李玩后妈后来的嚣张气焰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她生了个儿子这样的“功勋”,也仍然跟她本人无关,她只是个生育机器。李玩的堂姐,成绩优异的乖乖女,早恋大胆又迷茫无措的不羁少女,两个身份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自由切换,像变色龙一样自如。她早早地便懂了讨好成年人世界的通行证:无条件站在他们的一边,哪怕他们是错的,错的也要说成对的。她能很快地领悟大人的用意,也能在感情中猜到对方心意转移后迅速抽离,似乎不会受伤。是的,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至少希望没那么多,痛苦也不会持续多久。她是早早便对成年人失去信任的人。李玩最痛苦,尚在自由天性未被“驯服”的节点,仍然对爸爸对学校怀有信任、期许的年纪,却被暴力对待、剥夺兴趣、蛮横指责、伪善劝服、刻意欺骗、无视感受等手段打压,直到知道自己无力反抗,从假装不难受、附和地跟着众人笑,再到心如死灰,认真扮演一个笑着吃狗肉的女孩。李玩在大人的定义里长大了,可她内心的一部分自我被无声地葬送、掩埋了。
@一颗快乐的导弹 10分
讲述了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如何走向残酷的成人世界,如何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下生存,又如何在家庭暴力下成长的,而和她作伴的是两只名为“爱因斯坦”的狗。父母离婚,父亲再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李玩和狗为伴。小狗意外走失,父亲新买了条一样的狗骗她,而这条狗的最终宿命却因为咬伤了父亲的新儿子被送去了狗肉店。影片中以这个女孩的视角去解读世界的复杂,小小的故事,的格局,青春随着两只狗的离去而走失。青春是一场悲剧,而我们就是这一场悲剧的最佳主角,再多的挣扎也只会无力地消散在记忆之中。
@一枚开心的火箭 9分
一个贴近于中国人现实的成长故事,太多的台词仿佛似曾相识曾经经历,许多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也许我们也是在一件件别人也许不理解不在意的小事上摔了跟头就此成长,成为了我们当时讨厌的大人。电影配乐符合场景,紧张时不安害怕,浴室里的表达戏让人印象深刻,自我想法就是这样一步步被磨灭的吧。
@不可逾越的楠楠 7分
之前有看过电影的宣传片,当时觉得这部电影《狗十三》应该是一部青春期叛逆不听父母话的家庭教育片,今天来到影院看,结尾是比较惊喜并且超乎想象的。影片前面部分节奏蛮快,剧情很有张力,反映了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不谋而合,父母也会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我,从而改变我所选择的东西,产生隔阂,父亲打你的时候,心里不知比你疼多少倍,中间部分更多的是转变,从讨厌到喜欢,从抵触到接受,人都是会变的,重要的是让你改变的人是谁,青春期的我们总是不理解长辈,可能也会因此伤害到他们,养育不易,请多珍惜,很精彩的一些台词:“我爱你 ”“我知道”“以后这种事还多着呢”,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部可以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反思自己对于父亲的不理解,父爱如山,感恩我的父亲,最后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重视动物 拒绝狗肉。
@tbbwshkele 9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