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4天7亿破纪录 为何提前北美两周上映?


对于国内影迷来说,同日开画已经是个奢侈。拿今年万众期待的《复仇者联盟3》来说,北美开画两周后,内地影迷才终于等来这部电影。期间各种等待,相信让一些剧透敏感体质的影迷非常头疼。
如今事情难得出现反转。12月7日,DC最新超级英雄电影《海王》提前北美两周,率先在内地开画,史无前例。
截止发稿,《海王》以迅雷之势接连突破各种纪录,除大幅超过《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联盟》同期成绩外(3.72亿、3.45亿),更在首周三天超越《神奇女侠》在内地的总成绩(6.10亿),以6.49亿的总收入创造DC影在内地的最高开画。
不仅如此,6.49亿的首周成绩还打破了此前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创下的华纳在内地的最高开画(3.90亿),并一举将这个纪录拔高了66%。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绩也创下了内地12月最高首周开画。
12月10日下午,《海王》票房突破7亿,超越《正义联盟》,创DC电影在中国内地票房新高。
伴随着票房的节节攀升,《海王》在各大社交媒体的讨论度和评分也居高不下。目前,该片微博影评的阅读人次超过1.7亿,大V推荐度84%,“海底特效”、“温子仁”、“DC崛起之作”成为话题关键词。
作为超英电影提前北美两周在内地开画的首个案例,《海王》无疑是成功的。
不过,影迷、片方欢欣鼓舞的同时,这背后的策略意义,以及能否借此开启内地提前开画的潮流,也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国际市场发行的一般规律
进入今天的正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影片国际发行的一般步骤和规律。派拉蒙前总裁Andrew Cripps曾专门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一般来说,好莱坞大片厂将国际市场分为三个部分,欧洲市场、远东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以及拉美市场。
首先是决策阶段。对于发行方来说,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部电影在哪个市场会更受欢迎?打个比方说,如果《海王》适合远东市场,那他们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远东市场的哪个国家更加适合这部电影?发行团队又要怎么结合地区特点制定合适的落地策略?这一阶段,发行方一般会在各项调查做好后准备一份完善的发行报告,其中甚至包括各个地区的票房预测。
其次是宣传阶段。决策作出后,接下来是制定详尽的宣传计划。一般来说,国际市场的宣传团队需要考虑影片的北美上映日期,以及同时段其他影片的上映日期,避免艺人宣传期撞车等问题的出现。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发行方的宣传预算和计划。
对于国际发行来说,还有一些问题要格外注意。一是当地市场的审查问题,这就需要片方在上映前提前报批当地市场有关部门,审查,或者定级。《复联3》内地迟到上映,当时就有传言称因为迪士尼为避免剧透,没有及时将拷贝送交审查。这虽然只是猜测,但确实是国际发行过程需要面临的问题。另外就是字幕翻译以及配音工作,这些时间发行方也要提前规划好。
不过,《海王》能提前北美两周在内地上映,除了要遵循刚才提到的一般规律外,还有以下四点原因:
1、超英电影中“不被看好的人”口碑路线是唯一选择
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提前开画风险、收益兼具。口碑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社交媒体会以放大的方式将好口碑传播开来,对票房的助力巨大。
不过,一般来说,这种口碑发酵的方式更多地用在小成本电影上,也是在它们身上,这种效果最明显。拿最近的例子来看,小成本电影《无名之辈》虽然没有名导、名演员的加持,但后期凭借口碑一路逆袭,截止12月10日,累计票房已经突破7亿大关,堪称“年度黑马”。
据目前消息,《海王》制作成本1.6亿美元,这一数字虽然比DC自家的《神奇女侠》(1.49亿)略高,但在超级英雄电影里并不算高。这一点,我们可以联系对比一下“对家”漫威,《奇异博士》后,漫威超英单人电影制作成本就已突破1.6亿美元,且一去不返。考虑到《海王》水下戏份,加上类似“007”系列全球各地跑,以及各种黑科技,1.6亿成本统统拿下,无怪乎网友会说导演温子仁是理财专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