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诞生《龙猫》的吉卜力 与宫崎骏的奇迹会面

南音/文
距离吉卜力工作室主楼两分钟左右的脚程,就是宫崎骏日常独自工作和休息的“二马力”个人工作室——一幢被高大树木包围着的二层小木屋,外围的木头深色质地,安静而古朴。我们拜访的那天清晨,阳光逐渐破开云雾洒向地面,透过树木,在小屋身上和小屋身前的前院石砖空地处留下斑驳的光影,浅浅的冬日暖阳,当时却最是符合心境。
站在门前不经意间抬头望去,看到靠二层窗户斜侧的一层屋檐上,有一个一时难以名状的大块“物体”,吉卜力工作人员寻着视线望去,辨认出那是此前宫崎骏给小鸟筑的巢,原因是这小屋周围的树上,偶尔有幼鸟跌落。
“二马力”个人工作室的取名,来自于宫崎骏的爱车“雪铁龙2CV”,这个车系早在二战前就被研发生产,如今来看,已经是实打实的古董车了。旧式车身设计和浅蓝色喷漆,整台车漂亮得像是从“二次元”动画世界中跑出来的(他的2CV一般会停在前院大树下),和小木屋相得益彰。
这辆老车的性能自然不比新型车来得好,但宫崎骏没有换过,尽管它走在路上慢悠悠,还时不时抛锚以示“年老”,但他还是坚持着工作期间每天五十分钟左右车程,开着它从家至工作室,“有时我们接到他的电话,然后就赶去半道帮他拖车。(笑)”社员对此莞尔。
但凡是宫崎骏监督作品,除了吉卜力标识之外,便能看到“二马力”工作室的字样。来之前,也通过一些纪录片一窥过这幢小屋的模样,在纪录片里,宫崎骏穿着长白围裙,微笑着站在门口迎接前来探访的电视台友人,形象尤其经典。
而这次,我们不仅成为了有幸在里面拜访和拍摄的仅有的几家媒体之一,也是第一家正式在吉卜力拍摄和采访宫崎骏的中国媒体。正值经典动画《龙猫》全球上映30周年,并即将以“首部正式登陆中国院线”的宫崎骏动画系列的身份、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的当下,一切都显得难得与珍贵。
这也是一次标准极其严格的采访——在20分钟时间以内,宫崎骏会与《龙猫》电影的中国宣传大使、也是片中为妈妈配音的秦岚进行交流,期间,所有机器(包含摄像机和照相机)的数量,拍摄路径,现场可以进入的相关人员数量,都是此前经过一一确认的,所有拍摄内容也都十分详尽地以时间轴的方式标在了工作单上。

在正式拜访前一天,我们经允许提前来到小屋内进行长达1小时以上的场地确认和拍摄演习,以确保第二天近似于“一镜到底”、无法NG重来的正片拍摄可以顺利进行。此外,钟爱自然光效的宫崎骏不希望拍摄时使用打光,于是除了屋内的灯光补充,光源主要来自于从巨大窗户投进来的自然光。
小屋一层分两个大厅,前厅有个小厨房和吧台,早间,我们在那儿喝了据说是吉卜力几幢楼里最好喝的咖啡。水是用火炉现烧的,而即使现场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在这儿负责管事的阿姨还是安静地抽出咖啡滤纸为我们准备手冲的咖啡。
也是在这个吧台边,几年前(2013年)第N次宣布隐退后过起“退休”生活的宫崎骏,轻松聊起了时代变化,他亦老矣,“已经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了”。他一边吐槽着跑来观察他OFF状态的社内人员连一个“退休老人”都不放过,这种时候还抓着机器不停拍拍拍,一边还是亲手给对方冲了咖啡,跟对方聊起了天,隔了一会儿又问人喝不喝茶。(然后在小片里被工作人员画外音反吐槽,“才喝完咖啡又要喝茶了……还真是悠闲呐~”)
然后不太让人意外地……2015年,闲了一阵就闲不住的宫崎骏在又一次社员拜访时,掏出了小本子表示想要把一个徘徊了多年的构思做出来——一只叫波洛的毛毛虫的短篇故事。而且出人意料的是,一贯反感CG的他这次打算试试突然让他产生了新奇感的CG技术。
当时的吉卜力制作部已经空无一人,但为了这个只在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放映的短片,人马又很快搭了起来,其中,CG制作人员成了这次制作组的主力军团。而当宫崎骏在会上看到他们为自己演示毛毛虫的CG建模运动状态,听到对方说电脑算法里还包含了“空气阻力”对其的影响时,他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这个享誉世界、稀松平常地把当下的自己称作“末期老年人”、“临终期”老年人的动画电影大师,此时正被过去未曾接受的新科技刷新着认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