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门票撬动千万融资,线下喜剧“笑”着挣钱
原标题:100块门票撬动千万融资,线下喜剧“笑”着挣钱
文/王滚滚
“其他什么地方能让你只花120块钱,就可以看这么多人演节目,还能逗你笑啊?”
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上的“嘻哈包袱铺”里,一对青年相声演员在台上如此跟观众逗着趣。台下,七八十位观众围坐在一张张四方桌旁,就着干果盘儿喝着茶,在周日的下午来这里听2个小时的相声。
而这段台词,正好一语道出了诸如“嘻哈包袱铺”这样的小剧场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票价不贵,节目丰富,还能互动。
在这个主打相声和曲艺的小剧场里,来看演出的除了亲子家庭,更多的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与“掌柜”高晓攀所代表的年轻派相声似乎不谋而合,也应和着“嘻哈包袱铺”的标语:越听越潮的相声。
近来,这样以年轻人群为消费主力的线下小型娱乐现场纷纷开张。曹云金的线下喜剧厂牌喜聚现场;以脱口秀、即兴喜剧为主的42 play;笑果文化旗下的噗嗤Hub;以及开心麻花在明年即将入住商场的线下空间……
当曾经主打线下娱乐的live house接连倒闭,这一批新的娱乐场馆如今正在快速布局。他们有的开在了寸土寸金的shopping mall;有的搬进了城市之外的旅游景区,却依然实现了持续盈利,甚至还获得了资本的追捧,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而这些区别于刘老根大舞台,老舍茶馆,德云社等传统演艺,倍受年轻人追捧的新娱乐,又究竟新在何处?他们的运营状况究竟如何?
近日,带着这些疑问,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文旅(ID:hetunwenlv)特别探访了在北京的3家娱乐现场,来看一看“笑”究竟是一桩什么样的生意。
“你可能是娱乐圈的大腕,但你不是商场界的明星”
今年7月开张的喜聚现场,藏身于北京合生汇商场一层一处400平米的空间里。一进门,没有普通相声剧场的八仙桌大碗茶,取而代之的是墙上的涂鸦、头顶的铁索,一派美式街头风的景象。
说起创建喜聚现场的初衷,负责人王晶京想起了曹云金早期带着团队在北京城其他剧场演出时的场景。“我们那时候一礼拜演四场,金台夕照的会馆两场,老舍茶馆两场。”她对河豚文旅(ID:hetunwenlv)说。
在茶馆演出的时代,王晶京观察到,老舍茶馆每天晚上会开设接待旅游团的特别场次,从口技、京剧到相声、杂技,茶馆为表演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集中表演传统艺术的平台,这样的形式也受到了游客的热烈追捧。
但由于场地在面积和运营方面的限制,团队无法安排太多场次,演出的规模始终无法扩大。“那时我们就在想,既然咱们也有这个实力了,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
于是,从2016年开始,曹云金和王晶京就萌生了自己运营线下实体剧场的想法,并开始跟各家商业综合体进行洽谈。
王晶京认为,之所以选择大型商场进行落地,正是因为在从前的剧场模式中,人们在看演出时往往会遇到无处停车、无处吃饭的尴尬,而类似老舍茶馆那样的小剧场也比较小众,很难吸引到圈外更大范围的观众群体。
“把剧场开到商场里边,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根本不需要让人家来找我们,而是我们来找大家了,是我们把剧场搬到人群中了。”王晶京说。
王晶京认为,在商场的话语体系里,像丝芙兰、ZARA、小米这样的品牌才是“大咖”。拥有名人的IP,并不代表就可以为商场带来商业价值。“你可能是娱乐圈的大腕,但你不是商场界的明星。”
经过和多家商场的洽谈,2018年,王晶京相中了北京的合生汇商场。在她看来,合生汇具备新潮的气氛与密集的人流,而合生汇也看中了喜聚现场这个项目的文化内涵,双方很快一拍即合。“合生汇的理念叫life park,城市中的公园,是一个特别开放的商业综合体,有很多年轻人和家庭会来这儿消费。我综合判断了一下人群分布,觉得特别适合我们这个小剧场。”
据她观察,开业近半年来,很多来喜聚现场的观众都是相声的新客,通常是在逛商场的时候发现此地,顺便坐下来看场相声。“你说艺术要怎么去推广,不是仅仅吸引固有的粉丝来看你,而是要把平时根本不会走进剧场的人吸引到剧场中来,他才能了解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