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换景如何不穿帮?探秘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台










2018年是国家大剧院建院11周年,作为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也将在“建院日”12月22日这天如期与观众见面。建院至今,国家大剧院密集推出了87部自制剧目,通过联合制作、独立制作、原创制作“三步走”策略,迅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跃艺术生产机构,而今年对于国家大剧院来说是个制作大年,先后共推出了11部新制作剧目。
在即将到来的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前夕,新京报记者推出特别报道,独家揭秘大剧院公众开放日当天,观众在现场可以看到哪些不一样的亮点。同时,大剧院也对媒体开放了整个演出前后的舞台探班,新京报记者带着摄像机走进后台,记录了一次大剧院自制歌剧《唐璜》演出前的舞台工作幕后,以此全方位地了解这个走过了11年,已被观众所熟悉的大剧院,那些平常不被观众所看到的角落和所做的工作。
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呈现50余场演出和活动
剧场内有演出,剧场外有“惊喜”
国家大剧院于2007年12月22日正式开幕,自2009年起,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每年这一天,国家大剧院都邀请观众“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今年开放日当天,大剧院也将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半,为观众呈现50余场现场演出和艺术活动。
大剧院各大剧场及公共空间都会有多种类型的演出和活动呈现。为了能让观众更多了解“公众开放日”,当天的观众进入歌剧院后,将会看到运用8k技术拍摄的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举行的首映式,同时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长征》也将轮番播放。音乐厅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北京交响乐团将分别带来合唱音乐会和交响乐音乐会。而小剧场中,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将带来室内乐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时段,大剧院内的公共空间里,均策划了许多参与度、趣味性强的公众活动,让观众在大剧院的穹顶之下处处可以寻找到“惊喜”。
首先在橄榄厅的铜门外,来自北京校尉胡同小学、自忠小学的学生将为来到这里的观众带来童声合唱,而在戏剧场入口处与花瓣厅内,观众将分别看到有着“百戏之祖”的昆曲与极具异域风情的阿根廷与印度舞蹈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碰撞。
同时,国家大剧院还特别策划了系列艺术展览,东、西两个展厅将展出《回眸经典——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展》与《“名家足迹”系列艺术展——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艺术沙龙展厅、大剧院艺术馆与音乐厅四层环廊也将分别展出《亦真亦幻——舞台道具背后的秘密》、《精彩在这里绽放——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中国唱片 百年留声》等风格与主题各不同的艺术展览活动。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佳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中表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这一天,可以说是大剧院十一年来成果的精彩展示和集中亮相,是大剧院所有场馆向广大观众的集体回馈。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大剧院十一年来的剧目创作,惠民为民,包括文化交流,对外走出去的活动和成果,通过“公众开放日艺术节”这一天,以各种活动和环节设置请观众朋友亲临大剧院,并将这些成果展示给大家。
发放8000余张开放日免费票
除了演出和活动亮点外,在12月14日大剧院召开的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一周年“公开开放日艺术节”的发布会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佳琛透露,开放日当天还会给观众不一样的欢迎仪式:“当天从大剧院一开门,国家大剧院所有领导都会集体列队,迎接第一批走进大剧院的观众,让观众感受到大剧院视观众如上帝,让他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是一个特别的举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53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