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寒冬论” 迎接文娱新生
原标题:打破“寒冬论” 迎接文娱新生
12月18日,又一年的CEIS中国娱乐产业年会在北京顺利落幕。
站在财经的视角回溯整个周期,娱乐资本论发现,从2014年到2018年,整个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市值攀升到下滑的完整周期。尤其是今年,整个行业似乎跌落谷底,都感受到了一丝寒意。但正如娱乐资本论创始人郑道森所说:“每一朵乌云背后都有银边,这也是当下中国文娱产业的现状:看起来乌云密布,但在乌云背后的那些光点恰恰是行业的未来和机遇所在。”
于是今年年会主题的背景就此诞生——光之所及,文娱新生。行业有哪些细分的领域值得深耕,内容创作者的初心回归,不同跨界融合的行业趋势都成为了本次CEIS探讨的话题。
投资人看寒冬论:退去高烧,打个寒战,机遇恰在这几年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2018年的文娱行业,寒冬一定是绕不开的关键词。税务地震、政策紧收、项目停摆、IP失灵、流量怪圈……文娱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过去,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战略转型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最严峻课题。而早已嗅到市场风向的资本公司在文娱创投板块的触角进一步收缩,更是吹响了“影视热钱大退潮”的号角。
但在大多数文娱投资领域的资深投资人看来,这样的寒冬更像是资本圈的一种周期性常态,不仅会带来新的风口和机遇,而且还有利于整个文娱行业从此前的疯狂中冷静下来,经历退烧之后的“清醒期”。
荣正资本创始合伙人郑培敏便直言,影视出品行业的系统性机会已经过去,“影视股此前在大量资本涌入的过程中价格被炒到虚高,不少融资项目动辄三五亿报价,优质的甚至张口就是十亿二十亿。但那都是泡沫,如今到了泡沫破灭的时候,影视细分行业也回归了该有的常态。这也是对创业者的一个警醒,想要快速扩张,防止竞争对手圈地,就需要按照合理的估值来获取资本。”
荣正资本创始合伙人 郑培敏
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谢力也认可了监管的必要性,同时,谢力还认为政策背后可以解读出更深的行业进化风向,各类政策鼓励推动各种各样的融合也正说明单个行业、单个领域的发展都存在瓶颈,如果不跨界融合,道路会越来越艰难。
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谢力
而这样的模式也在被越来越多投资人广泛认同,聚元资本的创始合伙人黄涛介绍,正是因为整体文娱市场的遇冷,才促使了不少投资人转变思路,以全新的方式进入这个行业,通过探索文娱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将IP价值在商业层面上实现最大化。
创作者看寒冬论:放慢步伐,回归内容,拉紧用户才是核心
完美世界影视董事长兼CEO廉洁说,寒冬来了,什么最重要,好内容最重要!行业动荡、政策调整,何尝不是酝酿着新的机会呢。今年完美打造出多个爆款剧集,而它们也都体现出新环境下用户喜好的特点,比如《娘道》,成功地虏获了一大批中老年观众,而且还成功出圈,出现了很多年轻人陪爸妈看春晚的心情在客厅里吐槽看剧的现象,制造了一个年度生动样本。
对用户的洞悉,是无论寒冬还是凉夏都不变的追求,乐创文娱高级副总裁黄紫燕指出,以IP作为流量入口赚快钱的时代已过去,观众正在不断成熟,鉴赏能力不断提升,以往可能曲高和寡的电影《影》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行业内普遍认为,观众已经不再好忽悠,以前依靠预告片广告和营销,骗上三五天的票房奇景不再,“现在骗三个小时都费劲,要费很大的力气让猫眼和豆瓣不评分。”
喜马拉雅副总裁周晓晗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说,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是用户的时间,“我们其实很多在做平台,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就是怎么样把我们的用户吸引到我们的平台上来,留存在我们的平台上,成为我们平台忠实、持续的用户。她说,喜马拉雅正通过伴随性场景、知识性、品质感和开放性不断保证用户的无效时间变得更为有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