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批“时间压缩一半”落实打折扣
今年5月国办出台政策,要求年底前相关地区将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地出台配套落实政策,企业开办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大幅缩减。
不过,一些企业与基层干部反映,虽然相关审批时限已大幅缩减,但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时限,是以申请材料齐全,具备开办或审批条件作为计时起点。有的地方自行设立前置条件,不受时限约束,令企业为难。
中部某省份省城一家企业近期准备成立一家车辆清洗保养的店铺,店铺选址并不在“负面清单”范围内。市场监管部门却要求选址所在街道办事处出具允许开店的书面证明,而街道工作人员则以“没有责任与义务出具证明”为由拒绝。企业负责人说:“现在市场主体准入程序便捷了,却被准入前的前置审批给拦住了。”
此外,各部门流程“打架”也导致中央政策效果打折扣。据了解,项目建设审批涉及规划、消防、园林、供电等10多个部门,由于各个审批环节不协同,部门程序打架,往往造成“审批长跑”。
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反映,有的地区审批程序安排不合理。比如,企业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才能对消防图纸申请进行审查。然而,如果不能通过消防审查,则要在达到消防要求后再重新申请规划许可。
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唐琦玉说,针对当前一些地方自行设立的各类前置审批事项,应进行评估、清理和督查,建立审批目录清单制,避免地方“土政策”导致行政审批“缩时限、减环节”效应打折扣。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中经常遇到各种被拒绝的情况,有的就是工作人员口头回复“不能办”,却不解释为什么不能办,怎么样才能办。建议对不予审批的情形给予书面回复,为办事企业后续复议、投诉提供支撑,也倒逼审批“通过成常态,不通过成例外”。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梗阻”难题,需要结合项目建设自身特点,对审批流程科学调整,更多探索备案制替代审批制、联合审查和联合验收以及容缺审批等方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据了解,一些职能部门、地方目前正采取系列措施,疏通审批“堵点”,消除办事“痛点”。国家发改委在6月份启动“投资项目审批难点问题征集行动”,目前首批征集到的审批难点问题线索已向各地转办。
据新华视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