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八一八张爱玲影视剧里的那些美丽女主角……
原标题:忆旧||八一八张爱玲影视剧里的那些美丽女主角……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为星标”哦~
点击上方“蓝小姐和黄小姐”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前一阵,文艺青年马思纯发了一篇微博,不小心引起微博文学界的震动,可以说是“一篇读后感引发的鄙视链大战”。
最开始是马思纯发了一条关于张爱玲著作《第一炉香》的感触。其实明星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读小说的,最主要的是她很有可能出演这部戏,也是隐隐约约地宣布了一下下。
接着,微博大V“衣锦夜行的燕公子”就长叹一声……
然后有人不明白啦,燕公子这是叹什么气呢?燕公子就详细地解释了一下:
结果,马思纯就跑到这条微博下面留言了,为自己辩解了一下:
燕公子马上就开启了Round2:
马思纯:
在两个人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爱玲的资深书粉也发声了,这下马思纯是彻底地居于劣势了:
最后马思纯表示“感谢指正、虚心接受”:
这件事确实让马思纯够闹心的,受到多重的爆击——
首先是没文化这件事落在了实处;
第二个打击是伦家向来是走文艺路线的,这下丢人现眼啪叽摔了个大马趴,招来许多讥笑,平白的损失了很多形象分;
另外最可怕的是网友们对于马思纯出演葛薇龙持怀疑态度……因为就这理解力,演张奶奶的笔下第一风流人物怕是有点不够资格吧……
那个,我们不如回到本题,张爱玲形容上海的美人多像“粉蒸肉”,她对葛薇龙的样貌是这样描写的:
她的脸是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现在,这一类的“粉扑子脸”是过了时了。她的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也许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为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
而导演许鞍华在挑选《第一炉香》的女主角的时候也明确地说,不会用新人,一定是内地年轻女演员。
在符合这个条件的女演员中扒拉,马思纯还是胜算蛮大的,她皮肤白,双眼皮痕迹很深,嘴巴呢也接近“肥圆小嘴”,而且籍贯在南方,大约能演得出南方女子的风韵。最大的缺点就是鼻子大了一丢丢,骨架也大一些,在苛刻的镜头前,略显壮硕的身材总归是吃亏一些。
其实,外貌上的契合倒是其次,演张爱玲的电影,最关键的是情绪和质感,说到底,是对一个女演员气质和演技的考验。
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都很特别,它既算不上是纯粹的文艺片,因为它的故事本身是通俗的、煽情的;但它又算不上是纯粹的商业片,因为它的整体情绪是沉郁的、平和的。
好多人认为张爱玲擅长写小情小爱,但是真正读懂它的人会觉得这些情爱里藏着幽深的人性,这种直抵内心的感慨用文字表述都略显苍白,如果用镜头表达,就真的难上加难。
如果在镜头下,没有女主角恰到好处的一颗清泪、一声叹息、一抹愁肠百转的微笑,就真的会失掉很多韵味。
所以,对于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说,选角,的确是重中之重。
许鞍华再次开拍张爱玲的电影,也确实下了功夫,编剧请到了王安忆,写过名篇《长恨歌》,也是编张爱玲的行家里手,香港话剧团的《金锁记》就是她编的。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制作,这一切准备就绪,就只等一个恰恰好好的葛薇龙出现了。
张爱玲的故事和金庸、琼瑶的故事一样,都是屏幕喜爱的题材。李碧华曾经这样评价过张爱玲的小说:
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无波,越淘越有。
于她又有什么损失?是以拍电视的恣意炒杂锦。拍电影的恭敬谨献。写小说的谁没看过她?看完了少不免忍不住模仿一下……
所以,这些年里,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电视还真的不少,每一部都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女主角,风姿多彩,特点鲜明。
在《第一炉香》的女主角尘埃落定之前,我们也来看看历年来演过张爱玲女主角的那些明星,看看那些被搬到屏幕上的华丽而悲凉的故事……
被遗忘的白流苏——缪骞人
如果算上这部《第一炉香》,这应该是许鞍华第三次拍张爱玲的电影了(此外还有一部话剧《金锁记》)。
真的蛮佩服她的,拍张爱玲有难度,既不能太商业,让原著书迷们失望,又不能太文艺,免得观众在电影院睡着,票房扑了街。
好在,许鞍华的风格和水平倒真的蛮符合张爱玲小说的调调。
说到她最成功的一部张爱玲的片子应该是1997年的《半生缘》。但我们先不讲它,先讲讲许鞍华的第一部张爱玲电影——《倾城之恋》。
这部电影拍于1984年,那时候许鞍华已经风光得很,两年前拍的《投奔怒海》让她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
《投奔怒海》的女主角缪骞人提名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但没有获奖,两年后,在《倾城之恋》中,许鞍华再次选她做女主角。
男主角,也是许鞍华钦定的周润发,那时的周润发来演风流倜傥的南洋公子,真是再合适没有了。
女主角就有问题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