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深夜地下管廊工地冷似铁, 忙碌的工人脱掉外套还说热

01-04 娱乐要闻

深夜地下管廊工地冷似铁, 忙碌的工人脱掉外套还说热

  南京有很多市政建设项目,工作人员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在冬日夜间还要忍受寒冷的侵袭,十分辛苦。这些项目大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工人们在寒冷工地里多坚持一点时间,市民就能够早一些享受到工程建设投用后带来的便利。南京今年启动的扬子江大道快速工程计划2020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日前,扬子晚报记者在晚间来到扬子江大道快速化工程施工三标段现场,这里的工人们依旧在夜幕下奋战。

  实习生 周雨婷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可

  快速路地下10米的管廊能跑工程车

  扬子江大道快速化工程施工三标段北起应天大街高架,南至河西大街,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三标段的建设内容有多项,其中就包括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中铁十五局项目副经理刘雪斌介绍,这条地下综合管廊,可不是以往的地下管线,而是在地下8到10米深的位置,建一条宽度达到9.8米、高度4米的“隧道”。只不过这条隧道可不是用来通车的,而是专走电力、通信等重要管线,而其内部空间也足够一辆专业工程车在内通行。“现在地下管廊越来越多地在城市建设中使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在地下管线故障需要检修、更换时开挖路面,有利于管线的保护和安全。”

  据介绍,目前工人们的工作时间为白天8到10个小时,晚上4个小时,7点开始,最晚11点结束,偶尔还要加班赶进度。

  钢管栏杆冰得抓不住,工人们却浑身发热

  日前,记者在晚上来到三标段管廊施工的现场。这里的施工作业基本在地平面下进行,记者虽然穿着厚实的外套,但是走在工地里还是能明显地感受到冬夜的瑟瑟寒风,不由地缩起脖子,哈气暖手。工地上钢管搭成的临时阶梯的栏杆更是冰凉到无法用手握住。

  然而地面下的作业现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墙上挂着一排厚外套,工人们则穿着相对单薄的工作服穿梭在钢筋架上,一刻不停地忙着。“干活了就不冷了!”面对记者的提问,负责固定管廊顶板钢筋的周召良师傅不在乎地说道。“因为我们一直处于动的状态,身体就会发热,所以在作业时并不会穿太多衣服,穿得过于厚重反而要出汗,不方便操作,”工人陈新国也说,“开工一个多月了,已经习惯了在这种天气下工作了!”

  刘雪斌介绍,对于工人们的夜间户外施工,工地专门准备了防寒服、耳套、棉鞋和保暖手套等,现场也会做好医疗保障。另外,工地的工人休息室是24小时供应热水的,工人食堂也会为下夜班的工人提供夜宵,休息时大家能喝上热水,吃到热菜。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施工单位开始按照冬季施工方案,采取冬季施工保温措施。

  大工程也有“绣花活”,铁丝固定钢筋2秒一个

  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施工作业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完成,但有的作业只有靠人工,这一点在管廊的顶板钢架搭建上尤为明显。

  记者看到,目前管廊的顶板已经架好了第一层钢筋结构,想要在这上面站稳相当不容易,工人们来往搬着9米长的钢筋在上面行走。管廊的一仓有20米,铺好钢筋需要三四天,除此之外,还需要固定钢筋。负责固定管廊顶板的周师傅和陈师傅告诉记者,因为电焊会对钢筋强度造成损伤,所以他们的这项工作必须全部靠人工完成。工人师傅们一只手握着一捆铁丝,另一只手用专用扎钩迅速又准确地把铁丝缠绕在钢筋上,大概不到2秒就能扎好一个,动作十分熟练。工作虽然单调,但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懈怠,即使在和记者交谈时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

  【记者手记】

  他们的付出温暖你我

  工人老周、老陈的感受并不奇怪,在工地里热火朝天地干着,浑身都活动起来,当然能一时驱散寒意,让身子热起来。相比之下,很多冬天里不愿出门、懒得活动的年轻人,当然会对温度异常敏感——正所谓你越是怕冷、越懒得动,寒冷就越会找上门。

  虽说他们不怕冷,但辛苦却是少不了的。他们的劳动和付出,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我们居住在高楼大厦里,驾车在快速路上的时候,是否也会想起这些经常奋战在寒冷里的建设者呢?    张 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