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被网友嘲讽却活的明白,她是圈中少有的智慧型女星!
1月4日下午,我和吴昕通了电话,聊了聊她最近的生活和焦虑。
我其实是一个有点社恐的人,如果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起码得先焦虑个一两天,再做几个小时的心理建设。当然了,这些负面情绪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性格往往离不开他生长的土地。
吴昕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而传统的沈阳人,性格大多豪爽、自大、疏懒、仗义,有着浓厚的卡通色彩。
这和沈阳长达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冰冻的状态有关,天寒地冻、拥裘围炉,大家无处可去,也懒于出门,天实在太冷了。
不爱出门这一点,吴昕算是坐实了。
最近她参加了一个慢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在聊天的时候我也问了她,为什么要参加这样一个节目?她作为节目嘉宾,我设想到接下来可能是一大段的节目背书,但没想到的是,她的答案真实的可爱。
“大家都很关心我每天宅在家是怎么过的,反正我平时也不出门,这回不出门还能把节目录了,多好。”
这个理由把我逗笑了,她并没有为工作赚钱这件“俗”事涂脂抹粉,所谓艺人只不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作领域罢了,这一点吴昕看得很清楚。
当然了,她也有点私心。
沈阳距离长沙,坐火车需要23个小时,坐飞机经停需要5个半小时,很多人调侃,这个时间够出趟国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吴昕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参加《我家那闺女》这种全家互动型的节目,可以和爸妈留下一个难得的回忆。
吴昕这几年肉眼可见的忙,主持、拍戏、综艺、时尚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提高曝光率是为了圈钱吗?吴昕坦言,只是因为自己不再年轻了。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中国社会或者说全世界,在女性年龄这件事情上的苛刻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1983出生的吴昕,已经35岁了,这是一个女孩子听着都会感到害怕的年纪。
年龄愈长,吴昕的焦虑愈甚。她深知自己已经不是十八岁的小姑娘了,主持人这个职业也很难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等到了40岁,不可能再维持着一个少女的形象。当然了,这和长相年轻、有少女心是两码事。
吴昕也想过,如果自己足够幸运的话,或许能坚持到六七十岁,但是这个行业的新旧更替之快近乎残忍,可能明年你就失去了工作机会,再无节目可做,一切的变数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年龄的紧迫感、被取代的危机感,让她不得不走出去,做更多的尝试,不断进步。而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也让她心怀感激。
焦虑、压抑、自我怀疑,无疑是压垮现代人的三座大山,每一个人都在山下负重前行。
为什么不躲?逃不开,避不掉。吴昕也想过另寻他路,如果不做主持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
“我还能干什么呢?我想不出来。教别人唱歌、跳舞、主持?还是教别人化妆、搭衣服啊?都不行。我去别人公司当员工,别人也不一定能要我。”
术业有专攻,这是吴昕思考得出的结果。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研究自己的工作领域,或许其中有5%特别突出的人,可以转行业也能做得很好,但是更庞大的群体做不到这一点,吴昕就属于后者。
所以她每天坚持护肤、吃维生素补充能量、上瑜伽课调整体型,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雨水摇晃树梢,人生而踽踽独行于世,要脱离尘世已太强求。
在这次采访开始之前,我照例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许是语速太快的原因,吴昕没有听清楚我的名字。
其实对于我这样一个素未谋面,将来可能也不会再有交集的人来说,名字这种东西完全不重要,换做是别人,可能应付着也就过去了。
但是吴昕却郑重地跟我确认了名字,然后才正式地同我打招呼。
这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尊重、教养。
吴昕的家教很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工程师。
从小父母对她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这件事也影响了她的一生。
吴昕小时候学过几个月舞蹈,后来妈妈害怕她耽误学习就放弃了。
寒暑假时,同学们都相约着出去玩,但是吴昕只能在家里学习。
有一次,几位要好的女同学专门跑到她家去“游说”,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在妈妈的“鞭策”下,2002年,吴昕不负众望地高分考入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法语系。
很多人上了大学,就会放松学习。然而吴昕没有,上了大学之后,她依然在班上名列前茅。
学生时期的吴昕,日子过得很简单,锁定在教室到寝室的两点一线上。
吴昕的主持生涯,开始于 2003年,当时大连电视台文体频道的《时尚十分》栏目全新改版,需要从大连各大高校内选拔一名兼职主持人。
学校的老师觉得吴昕条件不错,劝她去面试。但是吴昕却因为急着回家过暑假,错过了许多同学都梦寐以求的面试机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