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看苏州这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的蜕变之路
“申请翻建房屋,村里排起了‘长队’!”环境美、风气好、产业兴旺,大变样的苏州相城区望亭镇项路村,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流,翻建房屋的人排起了“长队”。近几年,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项路村做足“生态”文章,2018年12月,项路村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社区),而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公布的《2018年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评定公示名单》中,项路村所在的望亭稻香田园乡村旅游区,更是榜上有名。实习生 黄玉琴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於苏云
“变身”!鸭子都游不动的臭水沟,如今成了垂钓者喜爱的景观河
水是生命之源,整治乡村生态环境首先就要做好“水”文章。近年来,项路村着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在整治河道、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河面堆满了草和生活垃圾,鸭子在里面都游不向前!”今年66岁的徐根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项路村人,见证了项路村变化的整个过程。
自从2013年开始,项路村便着重加强河道治理,五年来陆续修建了12.3公里的生态驳岸。项路村的河道共有21公里长,据项路村党委书记潘耀斌介绍:“我们一共聘请了8名专职河道保洁员,每天在项路村的各条河道上巡查。”
“生活污水对河道的水质影响很大,整治河道就要先把老百姓的生活污水解决好。”潘耀斌介绍说,2010年前,项路村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就近的河道中,2010年,项路村开始着手将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镇级的污水管网,到了2017年底,项路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得到了科学排放。“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网,村民没有花一分钱,全是政府‘买单’。以项路村后河浜为例,后河浜一共有51户人家,共花费150万元。”除了整治生活污水,2017年,项路村企业污水排放也全部接入污水治理管道。
经过整治,项路村的河道已然大变样,水清澈多了,鱼儿便冒出来,加之生态驳岸干净,便引来不少垂钓者,“以前从河边走,小孩子都要捂着鼻子,现在,夏天时,不少人家直接卷起裤腿在河边洗起衣服来。”目前,项路村已有五个自然村庄达到三星级康居村庄标准,后河浜村庄更是被评为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
散步、下棋、跳广场舞,村民的生活更多彩
早在2005年,项路村每户家庭都会收到一个垃圾桶,日常的生活垃圾都会被村民放到垃圾桶里,每天由专人负责回收垃圾。据徐根龙介绍,发放垃圾桶这一举措,项路村要比其他村庄早四五年, “从中央到地方,从镇里到村里,领导都高度重视村里的生态环境。”目前,项路村共建成垃圾房10个,垃圾中转站1个。
除此以外,项路村还率先运用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投入200多万,修建三座生态池,项路村后河浜便有一座。扬子晚报记者特地跑到现场去看了看,发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都隐藏在花坛底下,花坛上种着错落有致的花草灌木,花坛下,附近农户家的生活污水,有序进入生态污水处理池,正层层过滤。
而这个生态池所在的位置原先是块荒地,徐根龙描述:“原本很荒凉,路也不通,经过那里心都毛毛的,晚上更没有人去。”2015年,这块荒地开始“化妆”,2015年底,“化妆”完成,原本的荒地变成了生态小游园与污水生态处理池融为一体的活动场地。据潘耀斌介绍,现在的生态小游园与污水生态处理池,面积达1500平方米,共花费130万元。
路通了,灯亮了,原本在家打麻将、看电视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散步、下棋、跳广场舞,“尤其是夏天傍晚,热闹得不得了,我们虽然住在村里,但是城里人能享受的,我们一样不少!”
高科技产业入驻,回流村民排队翻修、新建自建房
开车经过项路村,扬子晚报记者发现,不少村民家在修缮或者翻建自家农房。据了解,以前,很多村民都在城市里工作,之后便在苏州园区、新区买房安家了,五十岁左右的老梁便是其中一位,他二十多年前就在外买了房子,平时也不会回村。但是,2016年开始,每到周末,这位老村民便常回到项路村休假,去年更是向村里提交了翻建房屋的申请。潘耀斌说:“现在,每年都会有不少村民主动要求回村翻修、改造自建房,前来申请的村民排起了‘长队’。”
高科技企业不断入驻,也是村民回流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初,因为看上项路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配套资源,双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便有意将厂房搬到项路村。“该科技公司的产业导向符合项路村产业发展的方向,2018年8月,双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项路村。”潘耀斌介绍,该公司设备总共投入两千万,预计明年税收能达到五六百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6082.html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