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林清玄去世 媒体悼念: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01-24 娱乐要闻

林清玄生前照片

  姓名:林清玄

  性别:男

  终年:65岁

  去世时间:2019年1月22日

  去世地点:中国台湾

  生前身份: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人生最美是清欢》《桃花心木》

  林清玄走了。

  2019年1月22日,林清玄在台湾于睡梦中与世长辞。

  公开资料显示,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高雄,17岁开始发表作品,走上文学之路。

  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30岁前即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和三毛、席慕蓉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

  32岁,林清玄入山修行。3年后出山,他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他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

  他的作品多次选入语文课本,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和时间赛跑》等作品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和时间赛跑的人最终输给了时间。

  “清玄”和写作

  林清玄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有13个是他伯伯家的,只有5个是他父亲亲生的)。

  在他出生时,“清”字辈已经没有什么好字眼可用了。他生下来不哭不闹,其父便为他取名为“林清怪”。后来又改为“林清奇”。在报户口的时候,他父亲见有人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在小说里,有一高人的号叫“清玄道长”,因此确定了这个颇为仙风道骨的名字:林清玄。

  林清玄的名字,像他的散文一样,让台湾作家、诗人陈黎印象深刻。昨日,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一直以为“林清玄”是他的笔名,后来知道是他的本名。

  陈黎回忆,他在1974年余光中担任营主任的一个文艺营中认识林清玄。陈黎称,自己作为一个读者,大学时候就对林清玄的散文印象深刻,觉得非常迷人。而且,“我一直对他的名字很好奇——‘林清玄’这个名字怎么会跟他的散文风格这么贴近、相契,文如其名,简直合二为一。”

  陈黎觉得,林清玄有一颗“清玄”之心,经由一支“清玄”之笔,把俗世的风景、日常的事物,提炼而为充满“清玄”(清幽、幽玄、幽雅)之趣与美的文字。

  林清玄也确实早就立下当作家的志向。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但穷苦没有使林清玄志向消退,他一直坚持每天写点东西。“你的愿望会决定你的人生。你出生在哪里?你的条件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强大的愿望,支持你走你的人生之路。”

  2013年6月的一场书友会上,林清玄曾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从8岁便开始写作,在读小学的时候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初中每天1000字,高中每天2000字,大学每天3000字,如今已经写了53年。“写作培养了好奇心、观察力和感受力”,他以此现场鼓励人写作。

  林清玄的坚持或还来源于老师带来的榜样动力。林清玄曾撰文提到,自己和余光中结缘于1972年,彼时其参加雾社文艺营,余光中是他的指导老师。

  此后的数十年,每次见面,余光中都会细心指导,“就像我还是他的文艺营的学生”,林清玄感慨,“余老师是我仅见的君子,不疾不徐,一生从容,我从小就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作家。”

  2013年的书友会上,林清玄也曾说,当作家有两件最幸福的事情,“第一是不断往更高的境界追寻,和更多人分享生命的经验;第二就是不断探触自己的内心,做和文明有关的事情,你会整理自己的心,探触到更深的地方”。

  这或许是林清玄勤耕不辍的原因所在。

  在全国开展公益读书项目

  林清玄生前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诸多贡献。“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开始,林清玄成立林清玄文学会和林清玄读书会,联合全国多位教育专家、作家、育儿专家等,在全国开展公益读书项目。

  除了一直热心于扶教助学公益活动,曾见过林清玄的人,对林清玄以“修禅”之心保持的良好心态印象深刻。

  作家出版社经典文库编辑部主任省登宇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3月,他和林清玄谈合作时有过一面之缘,那次谈话结束后,林清玄给他留了字:“以爱为灯,以美为光。”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