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生态应该靠谁来营造?又该如何营造?
由扬子晚报发起的“问诊教育生态”连续报道连日来引发强烈关注。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扬子晚报主办的“营造健康教育生态 助力发展‘适合的教育’”专题研讨会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省内中小学校长代表、家长代表、培训机构代表以及教育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王赟 李晨 蔡蕴琦 王璟 张琳
新华传媒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摄
家长说
希望不再单纯以分数评价孩子
高惠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大人有责任和义务将孩子们培养好、引导好。我家女儿在班里学习成绩还不错,当然得益于周末在外上的补习班。学校老师教得好固然没话说,但很多拓展性题目,家长有时候也力不能及,只能报辅导班。我给孩子报的科目还算不多,但孩子已经是苦不堪言,大人尚且有周末,有时我也思考追赶这样的潮流是不是欠妥。
对家长来说,最理想的教育就是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优质教育,家长不再有择校的烦恼;学校不再单纯以分数为标准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有陪伴一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数据库,家长不再有选择上培训机构的烦恼。
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家长太焦虑了
刘浩(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初一学生家长)
我家孩子刚经历了一个非常难忘的六年级,当时我们按照她的状况,定的目标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于是这一年“鸡飞狗跳”。她晚上要学到12点左右,然后我再把她的书包收拾好,所有题目的答案对好,一般到1点才能睡,这种状况整整持续了一年时间。这一年家长非常痛苦,孩子也非常痛苦。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我们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自己出生农村,考上大学后留在南京,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我们长期和培训机构“合作”,都在助推孩子教育。同时也感觉到不能过分地急功近利,比如学科学习与兴趣培养之间如何平衡,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挥棒怎么落地。我家孩子特别爱画画,但我们没有选择上画画的培训班。作为家长可能比较狭隘,想让她上好的学校,就会让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特别焦虑。如果将来的中考或高考录取比例大幅度增加,我们的焦虑会少一点,给孩子的压力也就会小一点,这是一种动态的连锁反应。作为家长,眼光常常只能看到当下。
我特别赞成教育厅和学校推进“适合的教育”,包括最近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例如要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等,我第一反应是好消息,主管部门看到了家长的焦虑。我也有一点建议,要激发老师内在的教育动力,比如怎么为课后服务设置一定的报酬,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很可能到最后老师苦不堪言,课后服务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培训机构说
培训机构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干扰者
孙进(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
首先,培训机构的定位一定是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者,更不能是干扰者。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学校是“吃不饱”的,有些孩子在学校是跟不上的,这时培训机构就能起到补充的作用。
第二,培训机构应该帮学生减轻负担,而不是加重负担。我们基本的要求是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能够给他足够的关注,既有二十多人的大班,也有一对一的小班。目的是帮助孩子提升效率掌握方法,最终达到提升成绩、增强自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1222.html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