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球”被“封神”? “外星人”不行?
至今还没有哪一年的春节档有今年这么“科幻”,目前票房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都改编自“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小说。科幻片一直是华语片的短腿,没想到春节一下子推出了两部。网上各种争议和口水仗,喜欢的就各种“安利”,不喜欢的就各种吐槽,界限分明。到昨晚,“春节档八强”依然还是这两部破10亿票房。没破亿的也在风口浪尖上,虽然韩寒每天都在微博营业,但《飞驰人生》还是被评“温吞水”;《新喜剧之王》感动了一些人,也被一些人斥为“星爷炒冷饭骗钱”……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孔小平
你同意《流浪地球》被“封神”吗?
自刘慈欣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中国科幻电影领域的一潭死水被激起千层浪花,不少短篇、长篇科幻小说改编电影纷纷立项,那会《三体》的开拍引来“中国电影进入科幻元年”的期待,但《三体》一波三折,从无限逃档到胎死腹中,已浇灭了国人对科幻的热情。所以春节端出了两道华语科幻片的硬菜,《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大家反映说惊喜之余也颇为忐忑 。
先说《流浪地球》,自发“安利”的观众很多,已在各位朋友圈刷屏,点赞的是这些:大场面做到啦!视效做到啦!音效棒棒!“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跟外国人可真是不一样,外国人逃难都是带上该带的就上诺亚方舟窜了,而我们逃难都要带着地球,对家园无限的眷念了”,特别容易共情,且最后还是因为咱中国人的坚持不放弃而拯救了地球,所以它很快逆袭为“黑马”,正月初三就登上了单日票房冠军。电影被昵称为“小破球”,甚至还有外媒评价说“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等等,已然被“封神”。
而不喜欢的观众也自有一番理由,虽然肯定了电影的格局是庞大的,但认为那是原著本身就很扎实,但电影本身自带不少硬伤,比如绝大部分演员的演技不在线;中国式台词和剧情让人尴尬,比如朵朵的那番喊话;对未来世界的展现缺少了些想象力,等等。
更重要的是剧情上的问题,比如在地球“按部就班”脱离木星轨道时忽然发生故障,观众看到最后也没交代是什么故障,只是为了“后续剧情需要”;再比如火石抵达杭州后,女兵周倩忽然用枪毁了火石,有观众说,“为了让刘启后面带着火石加入到救援队的理由成立,就这样铺垫,也太生硬了”。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影工业里,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流浪地球》作为华语第一部,是一个开始,达到现在的水准,本身就是进步,不失为一次勇敢的尝试。值得期待的是,后面还将有《上海堡垒》《明日战记》《拓星者》等华语科幻电影,也许会有一些全新的想象。
《疯狂的外星人》真的不行吗?
太空科幻电影一般都有“第三类接触”,也就是与外星人打交道,《流浪地球》没有这方面的涉及,而《疯狂的外星人》有,里面出现了外星人“奇卡”。
一般来说,外星人对于人类,是未知神秘不可捉摸,更是带来恐惧的存在。然而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是反套路的——在一个游乐园里,耍猴的黄渤、卖酒的沈腾,与外星人、C国特工齐聚一堂,上演了一出荒诞不经的市井闹剧。该片呈现的外星人“降临”很是离经叛道,并将外星人这种“高等生物”拉到了和人类同一水平线上,于是观众们看到了外星人被当做猴子一样驯化,喝酒也喝断片了,最后算是驯化成功,一根香蕉就缴械投降了……
所以很难把《疯狂的外星人》当成科幻片,它不聚焦宇宙太空,不放眼星空浩渺,目标更不是星辰大海,它把故事做得很小,将科幻专注于个人。小人物与外星文明的错位建交,有别于西方科幻电影对外星人的常规处理。让太空外物融合进了中国的语境和文化当中,比如外星人、人类和猴子的阶级鄙视链,让外星人喝酒,把外星人泡酒等,多了一些本土化草根气质。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样,引起了很多争议,一方面,宁浩的影迷认为,“宁浩的作品都是要沉淀几年后回头才能咂摸出其中奥妙的,不急”,不少影迷还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考据出了很多细节梗。另一方面,无感观众则认为很无聊,不好笑,“什么吃带屎味的基因球,在太空拍照发社交平台,这不是瞎胡闹嘛,简直低级趣味”,黄渤、沈腾这样的招牌笑星也没能让他们笑出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1531.html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