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诗经》永流传的秘密所在

02-13 娱乐要闻

《诗经》永流传的秘密所在

  [陕西]鹿戈

  “经”是文明的纲领。《诗经》之所以是五经之首,必然有它的道理。

  假设文字也能像电影那么任性,我好想看看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末年。那里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百姓流离。可是,我并不想看这些。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个时候,中华土地上秀丽的山川,了不起的大咖,和普通人身边那些能治愈千年文化伤痕的爱情。

  孔子这位大咖,是必要拜谒的,没有之一。因为他与《诗》有关,因为他手里攥着三千多个普通人的故事,要拍电影的话,能养活好莱坞十年。可是孔子要的不是虚假繁荣,他要的,是把中华文化的精神给养,用简单却最有力的方式留存下来。

  他看着这三千多首四方民歌,看了又看,终于狠下心来,一刀砍到桃花开,剩下305首,变成诗三百。没错,《三百首》就是诗经最初的名字,“经”是汉儒给它加的冠。

  一刀砍到桃花开,这可不是我即兴的修辞。“桃花开”或许就是孔子所要秉持的价值底色:万物生长,桃花要开,人要恋爱结婚,要组建家庭,传宗接代,而人类要生存发展,走向未来,起点还得回到男欢女爱上来。

  于是,作为图书策划编辑的孔子主意拿定,做了中国人书刊编辑史上最大胆的一次决定:我编的书,第一篇就是要讲男女约会。一切男女不能好好约会的文明,都是虚假繁荣。儒、释、道、兵、法、墨,你们几个先等会儿,让我先谈个恋爱(后来我考证了下,孔子的《诗》《书》《礼》《乐》《春秋》,开篇讲的也都是男女。此谓“吾道一以贯之”)。

  书编完了,同样作为图书编辑的孔子,有着超乎寻常的市场意识和政治敏锐度。他知道,这种专讲自由和恋爱的著作,迟早会被某些人看不惯。于是,老夫子苦心孤诣,创造了“春秋笔法”等一系列规避政审的办法,才使得后人把一些历史真相,抽丝剥茧,剥离出来。

  《诗经》的传播策略,大不同于孔子的其他著作。除了把诗经的部分史实穿凿在《左传》等著作里,《诗经》的流传,主要还赖于诗本身的特点,比如押韵,比如歌唱。还比如,孔子的教学。

  孔子这个人,之所以让我觉得亲近,在于至少在受教育这个层面上,他眼里没有三六九等。不管是穷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只要你提三斤腊肉来表诚意,我就教你读书。

  教什么?教《诗》。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是孔子教育成果的一个量化统计。这个结果确保了在印刷业极不发达的西周,重要的文明,能够依赖口传心授得以保留。

  后来,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时间,《诗》被毁绝。然而暴政过后,那些藏在小孩脑壳里的《诗》,那些藏在厕所墙缝里的《诗》,又如春草一般,长了出来。

  先哲的智慧以及诗歌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使得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些鲜活的,带着赤诚和野性的《诗经》,真心不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