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影业成失信被执行人:孙俪邓超等明星被套牢
文 | AI财经社 实习生 刘一诺
编 | 明萱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在乐视网7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后,乐视影业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是乐视系风波发酵以来,乐视影业首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身陷乐视危机,抱上融创大腿
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由时任光线影业的总裁张昭创立,以发行业务起家。2017年,由于受到乐视系债务危机的牵连,乐视影业的估值从巅峰时期的98亿元跌至30亿元,缩水了将近70%,被张昭称为 “公司创始至今的至暗时刻”。
2017年1月15日,融创与乐视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向乐视体系投资150亿元,其中10.5亿元用来购买乐视影业15%的股权。转让主体系乐视控股,受让主体系天津嘉睿(融创中国实控)。转让完成后,融创中国成为乐视影业第二大股东。

同年12月25日,乐视网又发布公告称,融创中国继续对乐视影业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天津嘉睿持有乐视影业40.75%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持有乐视影业16.3592%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为了跳出乐视系的固有身份,努力向第一大股东融创靠拢,2018年3月,张昭以发布内部信的方式表示,公司将正式更名为“乐创文娱”。更名后,张昭仍出任乐创文娱董事长、CEO。
融创投资乐视影业是出于转型文化旅游产业的考虑。依托乐视影业的一系列影视IP,融创能够进一步发展已有的文旅产业资源。据报道,合作中,融创负责提供文旅城、商业区等实体资产,乐视影业则负责品牌运营,专注IP文化价值的场景运营,利用IP为实体资产赋能。
然而,融创中国发布的2017年业绩报告显示,在融创中国相关公司的1404.7亿元收入中,乐视系公司的贡献为零。同时,集团的开支及亏损也同比增长,其原因主要源于接盘乐视系公司。
市值缩水,套牢一众明星股东
乐视影业市值缩水,有苦说不出的还有一众明星股东。
2013年5月,张艺谋导演加盟乐视影业,成为乐视影业签约导演及艺术总监。2014年10月,乐视影业增资,张艺谋认缴新增注册资本208.33万元,认购8202万元的乐视影业股份;6个月后,张艺谋的出资额增加至1201.5万元。

2015年6月,郭敬明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以每股1元的价格从乐安影云手中获得了500万股。紧随其后入股乐视影业的明星,包括孙俪、孙红雷、李小璐、冯绍峰、黄晓明、吴林等。
其中,孙俪和孙红雷各出资2000万元,冯绍峰出资1000万元,李小璐和黄晓明各出资500万元。孙俪的丈夫邓超,也以个人工作室名义出资3000万元。据《时代周刊》统计,入股的明星股东一共投入约1.5亿元。
2016年5月,乐视网推出重组方案,对乐视影业的估值为98亿元。按此估值计算,张艺谋持有股份的交易对价为1.4亿元,2年内增值率高达6754.6%。由于看好乐视影业未来的业绩,众多明星投资者无人退场。
然而,乐视影业的估值从顶峰时的98亿一跃而下,最终停摆在24亿。张艺谋与孙俪、邓超夫妇所持的投资价值,从2016年的2.24亿降至0.86亿,合计共损失1.56亿。
唯有郭德纲躲过了这场浩劫。2015年9月,他因不愿意加入乐视影业,放弃了乐安影云和北京锦阳的明星股东身份,如今看来,他才是唯一的赢家。
靠商业IP营收,票房忧喜参半
张昭曾表示,乐视影业的发展方向是从单一的影院票房模式,升级到IP多元衍生模式。
现在,乐视影业拥有的影视IP一共有100多个,其中包括《刺局》《推理笔记》《生死语者·秦明》《爵迹》《奇门遁甲》《神雕侠侣》等。受乐视系动荡的影响,乐创文娱近两年出品发行电影明显减少。
今年春节档,乐视影业仅有一部《熊出没·原始时代》杀入红海,票房成绩表现不俗。

上映首日,《熊出没》即打破了《大鱼海棠》保持的国产动画电影单日最高票房纪录;上映6天后,影片周票房高达4.59亿元,打破由《大圣归来》创下的国产动画单周票房纪录;截至发稿,《熊出没》上映11天,累计票房已达5.9亿元,已超过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