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文化的古惑仔,有多可怕?
作者 | 张先森
01
公元1140年,金军毁约南侵。
为保大宋国土,岳飞大将军挥师北伐,这是他发动的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抗金北伐。
也是这一年,在山东济南,一个姓辛的公务员家庭降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弃疾。
没错,这孩子就是历史上能写词更能打架的辛弃疾,他的名字有盗(zhì)版(jìnɡ)“霍去病”的嫌疑。
辛弃疾出生后不久,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并惨遭杀害,北方沦陷金人之手。
也就是说,辛少年是在金人占领区长大的。他的爷爷虽然为金国效力,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南宋“卧底”。
牛叉的人生,从小就开始牛叉了。
小时候,爷爷经常带他登高望远,叫他不要忘记国破家辱之痛。受爷爷的影响,辛弃疾从小开始苦练剑术,熟读兵书。
14岁,他进京赶考,真正目的是进燕山勘察金国地形;
17岁,他再次来到燕山,画地形图,为日后写军事论文打基础;
20岁出头,辛弃疾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古惑仔头目”,好比铜锣湾话事人陈浩南。
金人首领完颜亮带兵南侵,各地方趁机揭竿起义。
辛弃疾集结了2000多个弟兄,投奔带头大哥耿京。
自此,起义军里多了一个“上马击贼,下马草檄”的有文化的古惑仔。
后来,队里头有个叫义端的和尚,嫌自己没地位没权力,就偷走了义军的大印潜逃。
辛弃疾有如轻功附体,单枪匹马将义端擒回。
义端见辛弃疾面露杀气,抱着他的大腿拍马屁:您真是神兽转世啊,求求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杀我。
“你才是神兽,你全家都是神兽!”说完,立马送义端去领盒饭了。
再后来,军队里又出了个叛徒张安国,把带头大哥耿京给暗杀了,到金人那里邀功。
辛弃疾一怒之下,带着50个勇士,夜闯5万兵马的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50比5万,辛弃疾不愧是一代武林高手啊。
辛少年的英勇事迹传到宋高宗耳朵里,老人家下巴都惊掉了,连连感叹“英雄出少年”。
那一年,辛弃疾23岁,靠杀人C位出道,一战封神。
02
辛弃疾“叛徒收割机”的外号,就这样传开了。
金兵虽然不见其人,但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吓出一身冷汗的那种。
那么,能文能武的辛弃疾到底长啥样?
语文课本的辛弃疾,长这样,老气又正派。
但我觉得这幅画不够形象,因为辛弃疾的朋友对他的描述是: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另外,史书对他的形容是:
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用大白话来说,八块腹肌的辛弃疾简直就像一头野兽,高颜值猛男,穿衣显瘦,脱衣有肉,济南街上最靓的仔。
明明可以靠脸,辛弃疾偏偏要靠才华。
猛男辛弃疾不是个大老粗,他不仅能写热血的豪放词,也能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样妖娆清奇的婉约词。
论文学,恐怕就连李白和杜甫等前辈都要稍逊辛弃疾一筹,因为他从豪放到婉约,从战场到田园,从诗词到散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线顶尖的。
论武艺,李白和辛弃疾,一个太白醉剑,一个右安醉剑,好比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谁的武功更高超还真不好说。
能和辛弃疾比肩的,却是一个小女子。
他们一个叫易安,一个叫幼安;一个是婉约派,一个是豪放派。因为都是济南人,人称“济南二安”组合。
等到一千年以后,无数的文艺青年都希望他们在一起:
女有沉醉不知归路的柔情,男有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如果有幼安的呵护,易安也不会“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有易安陪伴,幼安也不会感叹“可怜白发生”。
确实,不考虑年龄差距的话,这对“泉城双璧”的cp感实在太强了。
03
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但辛弃疾的志向却不在文学圈。
他和苏轼并称“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大宋大文豪。
不同的是,苏轼一生流连官场;而辛弃疾在乎的,是另外一个战场。
然而,这位意气风发的“叛徒收割机”怎么也没想到,23岁竟然是自己的人生巅峰。
此后,任凭辛弃疾再怎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年,临安的皇室贵族们早已习惯了江南的安乐生活,宁可做个怂包虚度一生,也不愿到战场上找罪受。
“靖康之耻”还未洗雪,执政者们却窝在家里做缩头乌龟,这让辛弃疾气急败坏。
所以自从归宋以来,他就不断给上级发了《美芹十论》《九议》等多封邮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