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的年纪十七岁的心 财经爱情舞台剧“新秀”梁凤仪领衔《挚爱》 忠恕精神化矛盾

香港中文大学校董兼校友、财经女作家梁凤仪博士在发布会上 朱烨摄
出版超1200万字、逾100部小说及散文的香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曾不谙世事勇闯商海、驰骋沉浮数十年,如今踏入古稀岁月,却又完美诠释了何为“人生处处是起点”。七十岁的年纪,十七岁的心,为舞台剧《挚爱》编剧、策划的她,本次更是以“新秀”之姿担纲起女主角一职,偿少年梦萦、献中大诞礼。“新秀不等于年轻,”她一如既往地扬起自信的笑容,“人生从哪个年纪开始做一件事,都不算迟。”
据悉,舞台剧《挚爱》将于3月2日至4日首次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作为献礼香港中文大学成立 55 周年而创作的作品,该剧已于2018年8月31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连演三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与好评后,便开启了全球巡演。去年10月5日,《挚爱》登陆北美,在温哥华MICHAEL J FOX剧场上演,好评如潮。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将是该剧首次亮相内地,4月18日还将去往本次全球巡演的最后一站——深圳。
对于“女主角”的选定,梁凤仪笑着对记者称,“连儿子都在问,妈妈那么大了,还能演女主角吗?”事实上,这一角色花落梁凤仪,并不是因为她编剧的身份,而是经过了专门评委会遴选之后的结果,该评委会由“香港舞台剧之父”美誉的钟景辉担任主席。“四地演出,两地选角,我在香港面试之后又专程飞去加拿大面试,”她说,“因为是面向中大校友的全球选角,公平考量,在香港选定,并不能代表温哥华的演出。”
《挚爱》的执行导演方祺端称,自己也是第一次看梁博士演戏,“她是编剧,所以对剧本非常熟悉,念台词的时候都很入戏,节奏掌握得也很好。”梁凤仪则满心欢心地说道,“写作太寂寞了,只能自己一个人去挣扎体验辛苦,演舞台剧很多人一起交流更有趣。”
戏剧无国界 人心可交融

舞台剧《挚爱》演出剧照 北京传真
70岁的梁凤仪向记者回忆起年轻时“追剧”的梦想。“大学毕业及攻读完硕士课程之后,我很希望能深造戏剧,于是写信报读英国著名的市政厅音乐戏剧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她说,“得到的回复是要求我到该学院设在伦敦或纽约的报读中心去面试,通过了才可以被取录。”当时的她还是穷学生一个,付不起“前途不明”的旅费,于是便把在大学时代已为电视台写过的60个剧本以及在大学戏剧节所拿到的奖项都向该学院作了详细报告,最终学院约定她不用面试即可录取,但若第一学期成绩不佳,就得退学。
然而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转折,等梁凤仪到伦敦注册入学时,刚填上主修“导演”和“演员”便被学院的注册主任摇头否认了,原因是“凡母语不是英文者,不可以主修导演及演员,因为你无法表现莎士比亚作品的神绪。”她谈起这段经历时仍是一脸惊讶,“戏剧、文学、艺术本来应该是无国界融化人心、触发共鸣的桥梁,却因为语言被迫隔离在外,多么不人性化啊。”
她继而感叹道,谁又会想到今日,何文汇教授翻译的《王子复仇记》可以用粤语在英国演出,甚至大获好评,而我们的《挚爱》舞台剧同样以粤语演出,配以中英文字幕,一样能够全球巡演,赢得赞誉。对于走过的这些年,她用《挚爱》中的一句台词概之:“人生当中,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我从来都没有希望过我可以幸免于难,只希望我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全球“中大人”联袂献礼中大55周年生日 舞台剧《挚爱》彰显“博文约礼”

《挚爱》全球巡演新闻发布会嘉宾合影 朱烨摄
舞台剧《挚爱》以上世纪50年代至2003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为背景,集中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香港大时代的变迁。记者获悉,该剧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为香港中文大学成立55周年献礼而创作,还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联袂策划制作完成。整个过程中,中大校友和教职员上下一心,对一部戏剧的舞台呈现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支持,这在香港文化界实属罕见,也于无声处彰显了中大人“博文约礼”、团结奋进的精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397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