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楠:一个闯荡好莱坞的年轻电影人
林苏楠:一个闯荡好莱坞的年轻电影人
人物档案:
林苏楠,1992年出生于北京。2011年考入北京大学广播影视编导专业。2015年夏天,本科毕业后进入狮鼠影业,一家专注引进片发行的电影公司工作,担任宣发经理,在国内参与发行了包括《惊天魔盗团2》,《深水地平线》在内的多部引进片。2016年秋赴美国洛杉矶的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深造,学习电影制片,并于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Arclight Films工作,参与中美澳合拍片的开发制作工作,正式涉足好莱坞。
一、用电影说话
在娱乐产业飞速发展的近几年,许多人把电影当做一种单纯的娱乐方式。但在林苏楠眼中,电影首先是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它表达的是人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电影在娱乐观众之前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从某个角度切入,表达对世界或是某个事物一定的思考。尤其是当中国电影想要走向世界,或是中国公司想要与国际上的知名电影公司共同制作合拍片的时候,尤其要去关注电影的内核,通过某种普世的价值观或真实细腻的情节来打动世界上的大部分观众。在参与长片电影的相关工作之前,林苏楠利用在校期间参与拍摄了十余部短片,探索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电影与观众产生的“化学反应”。
2013年,林苏楠作为北京大学电影协会的会长,受邀担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单元的三位学生评委之一,这次经历使她对电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评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可以去观察许许多多的电影人与众不同的视角。但是,如果你的电影别人完全没法看懂,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就像一门语言,别人能听懂,才能有效地传递你想表达的思想。所以,毕业之前,她就开始在不同的宣发公司实习,不断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电影的宣传发行工作,积累相关经验,为日后从事电影制作的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包括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林超贤导演的《破风》,还有动画片《麦兜:我和我妈妈》。前几年,国内电影宣传逐步从主流传统宣传方式转向新媒体宣传。林苏楠很好地把握了这次机会,参与了大量新媒体宣传工作,通过网络与电影观众产生了许多直接的交流,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不同于其他本科毕业生头两年需从助理职位或其他底层职位做起,林苏楠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大量经验,一毕业就被狮鼠影业聘用为宣发经理,一年内经手了包括美国狮门影业(北美最大的独立制片公司之一)的《惊天魔盗团2》和《深水地平线》在内的数部电影的宣发工作。《惊天魔盗团2》作为当年中国的票房黑马《惊天魔盗团》的续集,引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并邀请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歌手之一周杰伦客串了一名魔术师。周杰伦还为电影创作了主题曲《Now You See Me》。林苏楠迅速预见到周杰伦将对电影票房产生的重大积极影响,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了大量相关宣传。经过快速地商讨决策,狮鼠影业还大幅降低了传统媒体宣传的经费投入,主攻新媒体,以周杰伦和魔术作为宣传点,短期内覆盖了大量年轻观众和粉丝群体。最终,《惊天魔盗团2》收到了6亿票房的好成绩。林苏楠不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准确地预言了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
深入参与了好莱坞电影的宣发工作后,林苏楠意识到,中国的电影产业跟好莱坞还是有着巨大差距的。好莱坞电影已经非常成熟,有着自己遵循的一套规律和框架。在这套框架之上搭建起来的故事更容易被观众“听懂”。而中国电影仍旧缺乏这个框架。于是,她带着在电影宣发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毅然飞赴洛杉矶,在全美电影专业排名第六的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攻读制片专业研究生。为从中国转向好莱坞做足准备。
三、有一天中国电影也会成为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
在各国电影人才云集的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林苏楠为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注入了极大的心血。作为电影制片,她过去在电影宣传和发行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她从事电影创作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她在美国的第二部短片作品《山茶花》(CAMELIA),是她带领一支纯亚洲主创团队创作的一部以西方童话《小美人鱼为》灵感,以世界共通的话题——爱,救赎和自尊为内核的故事。《山茶花》(CAMELIA)制作完成后,因其唯美的画面和对女性追求爱情的深刻思考,而受到了Gem TV的采访,获得了国际上的关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