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03-08 娱乐要闻

两会期间,
天府绿道所构建的
绿道经济受到国内权威财经媒体
《21世纪经济报道》关注!
今天是四川团开放日,
这份绿道经济的建设样本
第一时间送达代表委员手中,
热议分享天府绿道生态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以下是报道原文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小提琴家王铭辉理想中的“诗意成都”,终于在2019年春节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过去每次有外地朋友来,他总要自豪地给朋友讲古诗词中的成都。但这种自豪却多年来一直留有遗憾——这几年随着空气质量的提升,天气晴好时“成都可以推窗即见西岭雪山,可以在宽窄巷子窥见老成都的繁华,但是唯独少了锦江的古诗意境”,王铭辉说,“从‘锦江近西烟水绿’,到‘门泊东吴万里船’,从古至今有很多与锦江有关的诗句,但过去的若干年里锦江缺失了一些古诗中的美好意境”。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令成都人感到欣慰的是2019年春节,随着成都文旅集团旗下锦江绿道公司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正式亮相,最终弥补了王铭辉的遗憾——每当华灯初上,“李白杜甫、蜀锦蜀绣、锦官古驿”等记忆中的天府文化元素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用现代的美学再现了古诗中成都锦江两岸的胜景。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夜游锦江”串联起的不止是诗歌与现实,更是成都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中,一种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体现:通过打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植入新经济消费场景,将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等多元价值转化、融合发展。

发展夜间经济

建设公园城市,生态建设要先行。2017年,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成都天府绿道开始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2600余公里。而“夜游锦江”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因为天府绿道核心“一轴”锦江绿道,对于锦江水生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据成都文旅集团锦江绿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锦江绿道的建设正是朝着“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还原成都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事实上,按照规划,到2020年,锦江堤防整治、闸坝改造、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将与锦江绿道建设同步完成。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生态建设仅是第一步,锦江绿道通过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模式,不仅赋予了锦江绿道更多的使用功能,也实现了城市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的春节7天假期内,就有20余万游客体验了“夜游锦江”项目的魅力,他们在参观游览的同时,也推动了成都“夜间经济”的发展。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就此,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相关领导表示,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既能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的活力,更能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新的体验产品,还能整合并提升非传统旅游资源和产品。

结合成都的“夜游锦江”项目,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相关领导认为,夜间旅游经济既可以提升一个城市或景区的旅游资源和非传统旅游资源的旅游效率和使用价值,也能够提高游客的时间利用率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相当于为当地再造一个旅游市场,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事实上,中国的绿道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诸多难题。如2016年住建部出台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指出了我国绿道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绿道在生态环保、社会与文化、旅游与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功能还有待完善提升;绿道的配套服务设施还有待改进等。

这意味着,成都文旅集团精心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不仅通过水污染环境治理突出了绿道的生态价值,也通过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成为全国的绿道项目如何实现经济价值等转化的一个成功样本。

绿道经济建设样本,成都探索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绿道经济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