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03-20 娱乐要闻

“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有儿,所生个女儿婵娟呐……”随着《探清水河》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席上已被绿色的荧光棒包围,台上演员深情唱,台下观众跟着和。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类似这样演员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已经不知在德云社剧场里出现了多少次。但近两年来,剧场内的主要观众群体已被80、90后女孩占据,她们虽长在新时代,深受网络熏陶,但音乐播放器里放的是相声,嘴里吟唱着的是太平歌词,混迹于德云社剧场,对“刨活”等行话是如数家珍。

她们把相声演员当作自己的爱豆,“DYS48”在她们的宣传下成了响当当的名号,什么灯牌应援、机场接拍、微博超话更是不在话下。在这样一群拥趸的庇护下,相声演员一扫往日举止老派的形象,成为了可同娱乐圈流量小生比肩的偶像。

这样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全的群体拥有着响亮的名字——德云女孩。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这些女孩们大多从饭圈而来,并将圈中的文化带进曲艺界,完成了一次几乎没有违和的移植,最终形成了今日“德云女孩”现象。

那么,饭圈文化如何实现了与传统曲艺的融合?粉丝狂热追棒某些相声演员,是否会造成关注度的偏离,这对于相声而言是福还是祸呢?

01

最近一年,许多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德云社越来越火了。尽管其在北京有好几个剧场,几乎每天都有演出安排,但仍旧是一票难求。《欢乐喜剧人》、《相声有新人》等喜剧竞演类节目让德云社年轻演员露面机会甚多,也让观众在追捧郭德纲、岳云鹏等“老人”的同时又有了新的选择。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某票务平台显示,德云社演出的门票已经售罄

在这些年轻演员当中,能够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非张云雷、杨九郎、郭麒麟等人莫属。目前,微博“@小辫儿张云雷”的粉丝数量有521万,在新生代相声演员中居于前列。根据“百度数说”张云雷的粉丝画像显示,在其庞大的红粉数量中女性粉丝占到了93%。同时张云雷粉丝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8—34岁,这个区间的人数占到了二爷粉丝总数的近九成。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张云雷粉丝画像(数据来源:百度数说)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张云雷粉丝年龄构成(数据来源:艾漫指数)

“女性+年轻人”成了张云雷粉丝群体的明显特征。这种情况放在娱乐圈中是司空见惯,但置于曲艺界还真是趣事一桩。

这些观众之前大多是饭圈女孩,她们对圈内的文化了然于心,有着一套外人难以理解的话语体系;她们对爱豆的守护无微不至,小到超话签到,大到机场接机,都有着严密规范的运作机制。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在成熟的饭圈文化的影响下,有着20多年历史的德云社至今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昔日男粉遍地的相声剧场,现在已成为迷妹的天堂,一方小小的剧场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观众成为了“稀有物种”。

饭圈对于相声的巨大影响力,可能连相声演员自己都始料未及。张云雷的爆红就让郭德纲大吃一惊,因此对张云雷大加关照,这样一种徒弟走红倒逼师傅力捧的现象也真是不多见。如若饭圈文化早日影响德云社,恐怕老郭当年捧小岳岳也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面对德云女孩的追捧,张云雷说:“我没有走偶像路线,都是她们给我定的。”话语中体现了他“被偶像化”的现实。实际上,类似的操作也早已在网络平台上屡见不鲜,无论是去年的“为山争哥哥打call”,还是“叔圈101”,其直接来源都是大热的选秀节目《创造101》。这也明显地体现出饭圈女孩在网络平台上超高的活跃度。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由“为山争哥哥打call”带起来的“叔圈101”排行

因此,知著君认为,饭圈的逻辑永远是:无论你在哪个圈,只要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我饭圈要捧的人。

在这样一种行动纲领的指引下,我们可以看到,体坛的张继科、电竞圈的刘世宇等纷纷打破次元壁,被饭圈女孩尽数收罗,颇有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豪迈之气。

德云女孩崛起!当传统曲艺撞上饭圈文化,相声是否变了味?

▲张继科

那么,这些各界的名人或明星何以成为饭圈女孩的“心头好”呢?

0            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