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多得数不过来,并不是这场演唱会伟大的理由
高晓松说他曾经和老狼一起看过一场演唱会,录像带,是80年代他的父亲在美国录了电视节目寄回来的。尽管只是一盘录像带,却依然看得两个人泪流满面。这场演唱会就是1985年的Live Aid,100多位摇滚歌星参加了这场演出,他们之中涵盖了几乎7、80年代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师,以及当红炸子鸡。
很多年后的现在,获得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结尾复刻了这场演唱会的最高潮——皇后乐队登场的20分钟演出,那是被摇滚乐迷们公认皇后乐队最伟大的现场之一。据说当年由于现场太过震撼,以至于乐队成员们下场后,同为演出嘉宾的埃尔顿·约翰冲着主唱弗雷迪大喊“你这家伙偷走了这场演唱会!”
(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和大卫·鲍伊在Live Aid后台)
这场大牌云集的Live Aid,和皇后乐队深入人心的现场一起,被人们视为上世纪,甚至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摇滚演唱会。
Live Aid从80年代被人津津乐道至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众多明星参演而导致的轰动效应,而它之所以配得上“伟大”的称赞,却不仅仅是这个理由。
1.
1984年的秋天,10月23日晚,英国的BBC电视台播放了一则关于非洲饥荒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用急切的语气面向镜头播报:“在埃塞俄比亚,有七百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数以千计的人已经死去,引发饥荒的头号祸首是长期以来的干旱。目前,那里已经连续三年滴雨未下。”
这不是BBC第一次发布关于这次非洲灾情的报道了,早在四个月以前,在非洲生活三年的BBC外派记者迈克尔·布厄克,就已经曝光埃塞俄比亚这场旱灾饥荒并请求外界对此施予援助。然而在报道面世4个月后,迈克尔重返埃塞俄比亚,发现灾情并没有得到改善,每天死去的难民高达数十上百人,食物药品依然严重不足,就算有民间组织赈灾的物资抵达港口,也没有车辆能够将其运到受灾的内陆,况且这些物资对于当时内战中的埃塞俄比亚来说微不足道,形势严峻的科伦城(Korem)甚至已经聚集起4万灾民。
BBC在播出迈克尔的第二期报道时,直接发出了针对各国政府的质问,电视台播出了一名无国界医疗组织医生的影像,她在镜头前呼吁,“如果发达国家各方袖手旁观而不采取援助措施,我们这些人全无办法。如果没有食物,一切医疗都是毫无意义的,连饭都吃不上,药物又能做什么?!我不是政治家,我也不关心政府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我只是难民营的一个目击者,如果不采取措施,还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
2.
迈克尔这次的报道似乎引起了一些关注,比如一位名叫鲍勃·吉尔多夫(Bob Geldof)的爱尔兰年轻人,他从电视里看完迈克尔平静的叙述“每天早晨,死去难民的尸体会放到营地之外。比往常而言,昨晚的状况还算好,只有37个人死亡。男人、女人、孩子,他们的尸体盖着薄薄的亚麻布,按照当地习俗进行葬礼。”震撼之余,决定为非洲难民们做点什么。
鲍勃来自一支不怎么有名的乐队,“新兴城市之鼠(The Boomtown Rats)”,因为曾经出演音乐电影《迷墙(The Wall)》稍微有了名气。作为一名歌手,首先想到帮忙的方式当然就是写歌卖钱然后捐款,但鲍勃心里清楚,以自己乐队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担当一首能够大卖歌曲的重任,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基友,超声波乐队(Ultravox)的米奇·尤尔(Midge Ure)。
鲍勃(左二)和他的新兴城市之鼠乐队
米奇·尤尔当时在英国,虽然比不上当红炸子鸡U2乐队,但也比鲍勃·吉尔多夫红多了,差点解散的超声波也是在米奇·尤尔的加入之后一炮而红。在鲍勃的煽动下,米奇·尤尔爽快加入了这场援助行动,还很快就写出了一首《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他们知道今天是圣诞节吗)。为了让这首歌在全英乃至全世界造成影响,鲍勃开始着手邀请大牌明星来捧场,“销量百万的歌手肯定比销量只有一千的歌手听众多”。
1984年11月25日,伦敦一间录音棚在听说鲍勃的理由后同意给这首歌的录制提供免费的24小时,录音从上午10点开始,歌手们陆续赶到,首先录下第一轨的是菲尔·科林斯(Phil Collins)的鼓,斯潘多芭蕾(Spandau Ballet)的主唱托尼·哈德利(Tony Hadley)第一个进唱,据说歌曲的第一句本来是留给大卫·鲍依(David Bowie),结果他因故没能赶上录音,后来只在单曲的B面补录了一首歌。家喻户晓的歌星保罗·扬(Paul Young)唱了最大比重的solo部分。最惊喜的是傍晚6点时,乔治男孩(Boy George)出现在录音棚,他们甚至是在这天早晨才接到鲍勃的电话,然后立马跨越半个地球从纽约飞来伦敦。
1984年录音现场的Band Aid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6692.html
- 上一篇:刘涛现身农村土窑摸羊接地气,喝汤的碗比脸还大
- 下一篇:杨天真,好狠一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