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病人116个小时,她消失后,亿万中国人怎么办
这几天,飘飘的心情down到了谷底。
不为别的。
只是因为,那个哭点密集的纪录片完结了。
说到这里,你大概应该能猜出来我在说什么了。
没错——
《人间世》第二季。
刚开播时,飘飘已经红着眼写过一次。
《人间世》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烟花、呼吸、浪潮、暴风雪……
光是看到这些词语,飘飘心头都会涌上满满的无力感。
瞬绽瞬逝、一呼一吸、潮涨潮落、风起风停……
当这些词和它背后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就如重磅催泪弹般,让人招架不住。
在这之中,有一集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沉重。
第八集,儿科医生。
就连这集的主题海报,看起来都充满了生机,满屏的绿。
但,不知你看到这海报是否能想起点什么?
是了,就是那个我们都曾学过的课文《最后一片叶子》。
课文里,老画家贝尔曼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里点着灯笼在墙上画了一片叶子。
而就是这一片叶子,给了整日盯着窗外的叶子给自己倒计时的琼姗生的希望,让她最终活了下来。
老贝尔曼呢?他上了年纪又淋了雨,因而患了肺炎,病来得又急又快,只病了两天就去世了。
这故事在讲什么?
它讲人性的真善美,也在讲“抉择”。
而这,也是《人间世》第八集的关键词:
抉择。
这集,镜头的主角,不再是满身伤痛的病人。
而是站在病人身后的医生。
主人公叫朱月钮。
她是整日战斗在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一线的儿科医生。
PICU是一个什么地方?
进了这里的孩子,病情没有能耽误的,都是重症。
而, 更难的是——
孩子还不会表达,只会用哭来表达疾苦。
大人呢?也只能听哭来判断轻重。
儿童啼哭声可达70分贝,数名儿童同时哭喊可达85分贝。而人耳的舒适值为65分贝左右,75分贝已经超过人耳舒适上限。
医生既要适应这样嘈杂的环境,还要在要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像侦探一样,从现象推断到本质。
被送进医院的郭海洋,突然呕吐、昏迷、说胡话。
在此之前,他发了两天烧,退烧之后,一切正常。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不省人事,医生只能根据症状推断孩子的病因。
而这推断,要快。
因为放过了瞬息的变化,可能就是放过了孩子病情走向恶化的前兆,抓不住,就没命了。
瞬息就能决定生死。
因而,朱医生向来走路很快。
《人间世》的导演说,“到了PICU跟朱医生一起待了一段时间发现,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跟上她的步伐。”
很多时候,镜头拍下的,都是朱医生的背影。
自从朱医生转到PICU病房后,她每天在这一方小天地里,能走一两万步。
两年的时间里,她瘦了10公斤。
病人病情的诊断,只是朱月钮这样的儿科医生需要面临的抉择之一。
她要面对的还有更多。
首先一个,是先后。
急诊室里送来一个孩子,严重的酸中毒,生命垂危。
整个人反应很差
基本上是对我们打针抽血
是没有任何反应的
她做了抉择,以这个重病孩子为先。
但其他人似乎并不服从她的抉择——
一个孩子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家长找来,要给孩子转到普通病房。
但普通病房拒收。
至于为什么不收,她来不及解释,甩下一句话,然后快步走进了病房:
我现在里面有个病人要死了
意思是我手下有个危在旦夕的病人,待会儿再来处理转病房的事。
然而家长却不管其他人是要死还是要活,直接投诉。
先是跑到医务处,后来又打电话到市民热线投诉。
有了医患矛盾,要不要解决?
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医生从中午忙到了晚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