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争议中出道后,谁能料到她能红这么久
今年的影视圈,适合怀旧。
不仅“翻拍”成主流,各大综艺也像约好似的,纷纷打出“情怀牌”。
有些回忆,好哭,比如戳中本飘泪点的晴儿和老佛爷的“祖孙情”;
有些却是未达哭点,只令人无限慨叹——
#《向往的生活》成05超女大聚会#
在最新一期《向往的生活》路透照中,网友们发现了05超女们的身影。
周笔畅、叶一茜、纪敏佳、黄雅莉……
每一个名字,都能勾起大家对那个火热夏天的回忆。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特殊的一届。
因为在它之前,内地综艺从未如此“火爆”过。
它创造了好多第一次——
第一次全民参与“造星”;第一次选手未出道就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第一次有“中性风”作为一种个人风格向观众展示。
也因为这些开创,使得这届超女选秀,上升成一种时代记忆和现象。
用新鲜“造星”模式出道的超女们,更是红遍全国。
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站在同一起点的她们,命运的走线却渐渐不同。
就如多年后同学聚会时,发现每个人都走上不同的轨道。
个中缘由,与机遇相关,更是性格使然。
这届“超女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当年的冠亚季军:
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
她们的演艺之路,各有各的走法。
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初代选秀偶像对自己的认知与定位。
就从李宇春说开来吧。
李宇春是幸运的。
当年站在快女舞台上的她,一头短发,单眼皮,“假小子”的中性打扮。不是传统意义的漂亮,却以干净的笑容、鲜明的个性赢得许多粉丝的喜爱。
十几年过去,许知远问粉丝们:从2005至今,你们最喜欢她的点是什么。
粉丝应道:做自己。
但在2012年,李宇春接受杨澜采访时,却认为自己渐渐失去了个性。
为什么?
“一夜成名”是什么感觉——
她回忆道:满头问号。
为什么《时代周刊》会选择自己上封面,为什么要接受那么多采访,为什么要上通告……
这些问题,只能自己寻找答案。
我觉得因为不明白
所以才一直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
还在去找寻一个答案
与其说她一直在做自己,不如说,她在寻找自己,定义自己。
在这过程中,她被赋予的头衔越来越多:青年偶像、青年榜样……
头衔也好,定位也罢,总之这一切,反而变成一种约束,把她紧紧困在“偶像”的牢笼里,“李宇春”三个字,越来越像一个符号。
当她突然意识这点时,急切地想打破这些束缚。
表达“自由”的方式,唯有音乐。
就如在演唱会上,她设计打碎经纪公司定位的“舞台皇后”宝座,来表达“反叛”和“自由”。
这十年里,她坚持每年开演唱会,出专辑。
通过音乐,她传达了自己的疑惑、困顿、态度。
她性格中有内向、谨慎、封闭的一面。
这么多年过去,面对人群,承受争议,甚至连“偶像”这个身份,她都是不适的。
在她看来,偶像与大卫雕塑一样,被消费,被围观,但又不被了解。
但另一方面,她性格里却有不愿受限、开放的一面。
她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尝试新鲜事物。
从2009年开始,她开始尝试拍电影。
有些尝试,不太成功。
比如《捉妖记2》的朱金真,虽然换种风格是好的,但过于繁琐的造型还是有些违和。
遇上适合的,比如《龙门飞甲》中的顾少棠。
她的凌厉眼神、利落身手都有了“用武之地”,人物就出彩。
李宇春的打戏,真的值得一分钟的彩虹屁,不仅力量到位,而且刀枪剑戟不忌,连“双截棍”也耍得哼哼哈嘿。
除了电影圈,高挑瘦削的身材,个性的长相,有张力的眼神,使她在时尚圈子也很吃香。
渐渐地,她又不仅满足于这些尝试。
而是涉足话剧,用一年时间参与《如梦之梦》的巡演,也上过《燃烧吧少年》《明日之子》等音乐综艺当导师。
看似什么都沾,但都不专,但起码,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总比封闭、退缩多了一分可能性。
我觉得最引以为傲的就是
我可以对十年前的自己说
我没有停留在你创造的那个
小小价值上面
我还在往前走
作为一名“偶像”,李宇春的音乐也许不够出色,也面临各种风波、质疑。
但她无疑有很强的偶像自觉。
这么多年来,一直谨言慎行。
访谈中,她很诚恳地与许知远交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