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像我爸。”
图片来源 | 《都挺好》剧照
作者 | 小左
昨晚,苏大强和苏明玉这一场父女的对话,看哭了多少人。
过去精明到自私,懦弱到让人憎恶的苏大强患上了老年痴呆,他甚至认不出面前的苏明玉,在大年三十晚上,一个人在街道上游荡,怀里揣着谁都不能碰的“宝贝”。
明玉找到他,推拉中扯出了苏大强在大年夜走失的原因:那是明玉少年时代特别想要的一本练习册。
原来苏大强偷偷存了半年的钱,为了给明玉买这本练习册。因为明玉说,别人都有的……
这个垂垂老矣的男人,忘了所有,却还记得女儿的愿望。其实,还是爱女儿的,只是他的爱没有那么那么完美。
明玉的眼泪,不是原谅,是放下。受过的伤不会抹平,但是她放过了自己,重新看待自己的父亲。她爱着父亲,也渴望被爱,所以辞职照顾父亲,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看到他牵着明玉的瞬间,突然想起来我们的父母,我们并不完美,时常被嫌弃的爸爸妈妈……
♥♥♥
小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太严厉,总觉得他们不如别人的爸爸妈妈好。
总是偷偷想,为什么我的爸爸总是这么严厉,别的小朋友考试考不好也不会受到惩罚,而我却要被罚抄写。
为什么妈妈不能像别人家的妈妈那么温柔?那时候有同学的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同学们都很羡慕,因为他们总能在一起。而我们的妈妈,大多数都要上班,每天很匆忙,有时候周末去游乐园的要求也会被无情驳回。
小时候,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怀疑不被爱的瞬间。
《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也成了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
她的悲剧是不被关注。生日时,只能跟姐姐一起过;家里只剩两个鸡蛋的时候,荷包蛋就没有她,只能吃腌豆子;她喜欢吃炸鸡鸡腿,但是鸡腿也只给姐姐和弟弟,而自己只能吃鸡翅。
这样的时候,一定会怀疑吧,我的父母真的爱着我吗?
有一天,德善爆发了,她跑出去独自哭泣,她想大概没有人会在乎。
直到父亲捧着蛋糕来给她过生日。
德善的爸爸说:“爸爸妈妈对不起你。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也要好好关心,对老小更要好好教导,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第一次当父母的他们,也在一边犯错一边学习。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他们要上了一天的班之后强撑力气为了我们做饭、打扫,打理一切。更不知道今天脾气有些不好的他们,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也受了一肚子委屈。
他们不够完美,只是因为他们也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很抱歉,没有因为成为父母,而变得完美。
♥♥♥
小时候不被爱的恐惧,长大后渐渐因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变化而抹平。以前我们怕父母离开,后来却自己选择与父母渐行渐远。
”父母的观念太老土了。“
成年人开始或多或少“嫌弃”父母的老观念。
父母的催婚,烦。
《我家那闺女》这个被调侃为大型催婚节目里,有个让人记忆很深刻的一个片段,焦俊艳对父母讲:「我不结婚是想试试另一种生活方式。我妈当了一辈子家庭主妇,我不能重蹈覆辙。」
旁边她的父母很沉默。
因为在他们看来,就是要结婚生子和大多数人一样才是幸福。
越来越多时候,开始觉得同父母讲话是鸡同鸭讲。
向父母介绍自己的世界,更烦。
你工作上的烦恼,他们不懂,你抱怨自己有多累,他们可能会说:工作谁不累。他们那代人都是吃苦耐劳的,在他们眼中,每日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的你,已经过得很好。
你也不敢吐槽自己的压力有多大,怕他们担心,更怕他们的担心给你更多压力。
有人甚至会嫌弃父母的精明圆滑,会觉得他们不洋气的外表,不精致的生活方式丢人。
我的妈妈是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不细致不优雅的女人,不注意自己形象的女人。她从来不用护肤品,不化妆,衣服只买地摊货。穿衣很随便,不得体,过得很凑合。懒,胆小,很封闭,没有朋友,负面情绪多。跟她在一起单独待着真的就像世界末日要来了。@小小木头
在外面说话就好好说话不行嘛,大嗓门子使劲叫,我觉得特别丢人。@是小剧场
他们会为了几毛钱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会在商场里货比三家,会去超市抢临期的便宜货。
这些在年轻人看起来不体面。
有些父母一大把年纪,去帮儿子儿媳带孩子。买了便宜的衣服会被说不达标,喂的食物营养搭配不均也会被说。
不专业,不科学,跟不上社会的脚步。
于是话题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只有父母在滔滔不绝,孩子却在默默玩着手机。
留给父母的背影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等到回过味来,才发现时间其实没有那么多了。
♥♥♥
不久前有一个话题:你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可能父母还在的时候,我们很难意识到。昨晚七言的留言里面,有个姑娘说,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现在妈妈不在了,我没家了……
我们理解父母的速度,总是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亲爱的安德烈》里面有这样一段关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描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