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疏影一天po六段视频为粉丝庆生?其实是为了秀这里吧
努力工作的三爷今天来给泥萌讲讲护肤里关于渗透那些事儿。
几天前江疏影为了庆祝粉丝们的六周年生日,在微博po出六段男朋友视角的小视频,从催睡觉到哄起床,还在每一条文案中隐藏了“我最爱蔬菜啦!”的藏头诗,可以说是相当宠粉了。
三爷不是粉,但是看完6段视频觉得江疏影这皮肤真是一如既往的好。
而且也不都是因为视频有滤镜加持,江疏影的皮肤近照好像一直都满能打的,单说皮肤细腻度三爷觉得很ok了。
而江疏影之前的护肤分享视频来看,她对护肤不一定真的懂得原理,但是手法真的还做得还行!
之前她演示自己护肤步骤时,有一步非常重要的操作,在敷完面膜、用完爽肤水,皮肤水分还没有完全蒸发干的时候,就立马跟上后续的护肤步骤。
这能有啥意义?有的!这能帮助很多人疯狂拍脸都达不到的促渗透吸收效果!
大家买产品最大的期望是啥,不就是想要皮肤吸收营养成分,吸收越好越完美,那渗透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今天来聊聊吧!
三爷前几天去参观olay的研发实验室,研发人员带着我们做了个小游戏,三爷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款产品的配方,手握10块积木相当于你能发挥的空间,你可以选择在“浓度—渗透—搭配”中任意分配这10块积木,你会把重点放在哪呢?
(搭配指同产品中可以相互协同增效的成分搭配,下图是我们的搭配思路)
olay当时谈论是针对于自己拿手的烟酰胺,想要说明的是olay的产品为什么只把浓度控制在5%以下,而不去追求更高、理论上更有效的浓度。
理由就是更高的浓度可能带来更多的刺激,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渗透和用其他成分来协同增效,那又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
今天不是olay的广告文,我们不过多叙述他家了,但是这个实验提到的护肤关键点——渗透,给了三爷今天写文的灵感。
渗透有多关键?它给了品牌说渗透做得好浓度不用过高的底气;左右了同等浓度的产品,为啥有的见效有的没卵用;影响了同等浓度的产品,为啥有的貌似“温和”有的却有强烈的刺激。
渗透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所以我们还得先叨叨一下皮肤吸收,这样才能迅速明白研发们是怎么把更多的产品送进皮肤的。
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结构,表皮层从外到内又分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透明层只存在于掌跖部位,今天先不讨论)
当我们在皮肤上涂抹药物或者护肤品时,活性物渗入皮肤有两种通路,一是通过毛囊皮脂腺、汗腺这样有孔的地方被吸收,称为“透过囊的途径”;二是通过无孔的表皮位置为吸收,即“透过角质层途径”。
由于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的总横断面积仅占皮肤表面的0.1%~1%,所以活性物经皮吸收的途径中,角质层渗透途径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角质层屏障也是限制活性物吸收的最主要限速屏障,只要穿过了角质层,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所以怎么把活性物输送过角质层是我们最先要考虑的。
皮肤的吸收、渗透、吸附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我们今天就单说说,产品设计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帮助产品促进渗透吧。
1减小活性物分子量
角质层的特殊砖墙结构使得活性物在角质层扩散并不容易,分子越大,“活动”起来越不易,越难穿透角质层。
通常来说,分子质量每增加100u,物质最大透过皮肤流量就降低5倍,所以完全不施加其他的辅助手段,仅靠分子自有扩散的话,
一般分子量大于300u的物质就已不易通过无损的角质层了,当分子量大于500u时就基本不能穿过无损角质层了。
这方面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透明质酸,品牌常宣传使用了更小的透明质酸来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帮助皮肤更深层次的保湿,利用的就是这条原理。
2优化活性物的亲水、亲油平衡
角质层的脂质双层结构决定了它对亲油性的脂溶成分更友好,越是亲油性的分子越容易渗入角质层。
咦,那三爷又说要选择平衡型“选手”呢,选个完全偏向亲油的不是更有利于吸收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4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