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IP不死背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缺失症
作者/诗欣 编辑/关关
3月31日,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的一个影厅中举办了一场纪念活动,一百多位北京荣迷聚集在一起,共同怀念16年前逝世的张国荣。
莉莉就是其中的一员。大荧幕播放着张国荣生前的音乐会经典影像,台下的观众整齐规律地挥舞着荧光棒,22岁的莉莉注视着,轻轻跟着哼唱《千千阙歌》。
在这一百多位成员中,和莉莉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国荣目前的粉丝构成:除了伴随他走过辉煌时代已经步入中年的粉丝,还有大量的人群为90后、95后甚至00后这样在张国荣逝世后才了解他并成为“荣迷”的人。
而在线上,这样的一群人也成为了为他发声的主力,今年的纪念话题为“十六年继续宠爱张国荣”,大量年轻粉丝在这条话题下表达着对张国荣的怀念,当相关内容登上热搜后,张国荣贴吧中也有粉丝号召大家到热搜下帮忙转发相关内容。
当悼念张国荣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声音将缅怀他的人打为“跟风狗”。但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年轻粉丝是真切的在关注与喜爱张国荣。
诚然,曾经在乐坛或者演艺圈留下深刻印记的一些歌手、演员有不少被观众喜爱多年甚至在逝世后也能收获一批粉丝的。张国荣的好友梅艳芳、Beyond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等都是例子,但是能在每年特定时间都掀起一大片回忆潮,且拥有如此体量庞大且真情实感的年轻粉群的,恐怕至今只有张国荣一人。
为什么张国荣能成为这个个例?
我们发现,这与在他逝世后持之以恒向外界输出他个人形象的粉群紧密相关。一般这样的工作多由官方经纪团队承担,随着艺人的去世自然也会停止。可张国荣的粉丝却凭借粉群的力量填补了这项“输出工作”,甚至由于特殊性成功破圈,吸引了官方支持和大量媒体下场。
在这个完整的传播闭环中,张国荣的个人形象在他逝世后的十六年来从未停止输送,一代代新的年轻人得以了解并获得参与感,并在粉群影响下进一步参与到宣传中来。
粉丝化身经济团队,自发行为助推张国荣形象输出
莉莉了解到张国荣便是因为一个名人名场面的模仿秀,其中关于张国荣的演唱片段模仿让她关注到了这个已经去世的歌手。此后,她大量翻阅张国荣的资料,包括演唱会、访谈视频、影视剧等,“一下子就被他的个人魅力吸引了”。
莉莉在微博上关注了一大批同为荣迷的网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将很多张国荣过去的生活细节和片段进行回忆和描述。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她曾经不了解的细节也在一点点完善她对张国荣的认知。
莉莉也参加过北京荣迷会发起的纪念活动。“每年主要有两次活动,一次是生日一次是忌日,他们还会给正式会员发放一些纪念礼物”。
如果说张国荣的音像资料是年轻人进入荣迷圈的基础,那粉丝自发办的线下活动对维系这些荣迷对张国荣感情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中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地方荣迷会,北京、上海、陕西、深圳……微博搜索相关账号出来的结果足有几十个,尽管这些荣迷会的成立年份不少为张国荣逝世之后,可他们也会在每年的相应时间点举办线下见面活动,甚至会为张国荣争取户外大屏打榜。
而头部的粉丝集团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荣门客栈是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张国荣歌影迷团体,张国荣去世后在,他们先后在上海举办了近百场电影放映、音乐鉴赏、演出、展览等纪念活动。这些线下活动极是荣迷们聚集在一起缅怀并继续热爱张国荣的“出口”,也是持久向大众介绍展示张国荣形象的渠道。
而荣迷中存在的大量明星也让粉丝的声量进一步扩大。张国荣生前的许多明星好友,新生代艺人中他的崇拜者也在多年间不断向大众强化他的形象。就在今天,章子怡、袁咏仪、尹正、华少等多位明星均在微博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些人的影响力也在助推这场“纪念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官方、媒体、大众加入,打造传播闭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