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五年前,我是景山上一棵犯罪的树
1
375年前的今天,一个名叫朱由检的年轻人决定去死。1644年4月25日,故宫后的煤山东麓,大明天子崇祯望向一棵歪脖子老槐树,上面有一个白绫结成的绳套。他最后一次望向京城,城中处处是李自成大顺军烧杀抢掠的黑烟。三十三岁的皇帝叹了一口气,把头进绳套,开始用力去蹬脚下的石头。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句说的正是大明王朝。
1421年,永乐帝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一国之君亲自在第一线镇守国门,防御衰而不死的蒙古边患。唐朝时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事,唐玄宗和唐僖宗都弃都南逃至蜀中成都——但明朝却不一样。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因宠信宦官王振而致土木堡大败,数十万明军土崩瓦解。瓦剌首领也先挥军直逼北京城下,北京断然拒绝也先以财物换天子的索求,全民皆兵坚城以待,而明英宗也是宁死不降。最终城内另立新君,瓦剌无奈退走。大明天子,从来可杀而不可降。
而君王死社稷,最初出自《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意为官员与百姓共存亡,士与国君号令共存亡,而国君与国家共存亡。1279年,蒙古海军将七岁的南宋皇帝赵昺围困在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坦然说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言毕背负赵昺纵身入海,以天子之身,殉享国三百一十九年的宋朝。
宋末帝赵昺入海、华夏第一次全境沦陷三百六十五年后,朱由检走上了煤山。国家覆亡之际,最难苟活于世的,便是一朝的天子。
2
煤山跟故宫一样,并非天然生成。1420年,朱棣用拆除元朝宫殿的渣土、挖掘故宫护城河的泥土,在故宫北方的玄武之位堆筑起一座土山,称为“万岁山”。如今净高45.7米的这座山,完全由人力和畜力筑成。为防蒙古残部围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而在此山堆放煤矿,所以又称煤山。
4月25日这一天,当然不是崇祯第一次上煤山。每年重阳节,明朝皇帝都会登山远眺,以求长久。而煤山上的这棵歪脖子老槐树,当时树龄虽不可考,但远超过三十三岁的崇祯当属确定无疑。
崇祯降生在京城的时候,这棵老槐树已经在煤山上呆了许多年,一路静默无声地看着他。虽然生在帝王之家,却难说有多少幸福可言。崇祯五岁时,母亲刘氏就获罪而被父亲、太子明光宗朱常洛杖杀。生母被生父活活打死这样的人伦惨剧,在崇祯的家里却是稀松平常。
明光宗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却只当了不到三十天的皇帝就因病一命呜呼,皇位落到了崇祯长兄朱由校身下。天启帝朱由校登基时只有二十岁,而且有了太子朱慈炅。本来无论如何,皇位都很难跟崇祯有什么关系,他要做的反而是韬光养晦、免得引动长兄的疑心。
但人算不如天算,崇祯十五岁那年,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区域忽然发生一起大爆炸,全城震动。爆炸半径750米范围内一切尽化齑粉,家畜和残肢如雨而下。天启帝的一名贴身太监被坠物击中身亡,而更可怕的是,太子朱慈炅“受惊身亡”。仅仅一年后,天启帝朱由校泛舟时翻船,很快染病而死,驾崩前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十六岁的朱由检,年号也改作了崇祯。
崇祯帝上台后,先是干净利落地除掉了一手遮天的太监魏忠贤,然后赐予袁崇焕尚方宝剑命为兵部尚书,令他全权负责抵御山海关外的满清。但仅仅过了三年,崇祯就将袁崇焕下狱,最终凌迟处死。从此他多疑猜忌的性格,下面群臣都心里雪亮。
崇祯登基元年,北方就开始大旱,接下来的几年洪灾、蝗灾、饥荒纷至沓来。崇祯想节约开支裁撤陕北驿站,于是一个叫李自成的驿站兵士失了业,然后去加入了闯王高迎祥的造反军队,高迎祥死后他自己便成了更声名显赫的闯王。
崇祯在位十七年,勤政虽然极其勤政,但内忧外患无有一刻停息。李自成攻入北京前,曾有大臣劝崇祯迁都远遁,但崇祯拒绝了。有明一朝,只有以死殉国的天子,没有舍民而逃的君王。
崇祯自缢的时候脱去了冠冕,以发覆面。他的尸首在这棵槐树上挂了两天之后才被发现,大顺军将其移到东华门示众,只是允许已经投降的群臣前往送葬。既哭且拜的有三十人,拜而不哭的有六十人,其他的瞟一眼就过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