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国家登上《巅峰之夜》,中国电视如何国际化表达
文/阿陌 编辑/谢维平
当选秀“之父”西蒙·考威尔在2006年《美国达人秀》上选择不按下那个“X”时,他或许会想到,他面前这位金发微胖的女歌手Bianca Ryan,会成为《美国达人秀》第一季的冠军。但他一定想不到,在13年后大洋彼岸的中国,会圆了他筹谋多年却始终未能成功的夙愿——举办一场“全球达人秀”。
这场“全球达人秀”,由湖南卫视、“Got Talent”模式所有公司Fremantle联合研发制作,叫做《巅峰之夜》。
《巅峰之夜》,实际上就是升级研发的got talent国际版,邀请了全球49个国家,63组选手前来进行才艺比拼。高空杂技、软骨舞、肩上芭蕾、吞剑……来自这场集结了全球能人异士的赛事,也凸显了中国电视内容试图走向国际化的野心。
在节目背后,是国际团队Fremantle与国内本土团队之间的磨合与博弈,也是制作水准、工作流程之间的一场全方位切磋。在舞美和表演上,依然可以看到国际化的呈现。
以此为鉴,透过这场《巅峰之夜》背后的制作故事,会给中国综艺节目制作以怎样的启示?中国节目距离国际化表达,还有多远?而Fremantle作为全球最大的视听内容创意及发行公司之一,在中国还会有哪些布局?
前所未有的“全球达人秀”
“当我2016年向Fremantle总部提出‘全球达人秀’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我能做成。”Fremantle大中华区总裁尹晓葳对娱乐资本论说。
Fremantle高层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达人秀》这类的节目,在所有棚内真人秀中,一向是最难制作的。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只需要搭个台子,让选手入场表演就行。但其实,一台成功的达人秀节目,背后却是诸多因素共同协调的产物。从歌唱、舞蹈,到魔术、杂技,每一种类型的才艺,都对应着不同的表演和舞台需求,而达人秀严谨的“以人为核心的才艺表达”理念,又让它的才艺呈现设计为选手故事叙述服务显得尤为难拿捏。
从前期的选角、选手才艺及道具的准备、到舞美灯光、导播数控的配合、现场协调,再到最终节目的呈现……和单一类型的表演秀相比,不限才艺类型的达人秀,其舞台上的变数可以说是几何倍的增长。自然,背后的投入也很巨大。
“而全球达人秀的难度,要比普通达人秀难度超过十倍以上。”尹晓葳说。这么多外国人跑到中国来录,中国有没有这个能力承接?制作水平能不能达到?节目效果能否保证?Fremantle高层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事实上,当提案在中国举办《World’s Got Talent》时,Fremantle正在筹备《Europe’s Got Talent》(欧洲达人秀),但因为资金等多方面原因暂时搁浅。所以,没人相信中国能把这件事情做成。“他们都认为,就算要发生,也应该在英美,而不是中国。”要知道,举办《World’s Got Talent》(全球达人秀),这是《Got Talent》创始人,选秀之父西蒙·考威尔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还能发生什么?”自从2015年《中国达人秀》在国内大获成功,又有《亚洲达人秀》珠玉在前,这个问题一直环绕在所有人脑中。《达人秀》现在已经落地全球80个国家,那么,有没有机会给这80个国家搭一个舞台,把来自这些国家的人聚集在中国,做一个超越品牌的产品?
不顾高层的质疑,2016年10月,尹晓葳便着手筹备。策划节目,组建团队,跑招商……直到2018年7月,Fremantle 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支30人的国际班底,和一支精干的来自《亚洲达人秀》的选角团队。节目的前期筹备已经非常成熟,亟待录制。而就在这时,与原定合作平台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中止合作。
“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可也不得不认。”尹晓葳回忆,而当她就打算把项目放下,开始考虑其他节目时,一次在长沙与洪涛导演的饭局,却让这个突破性的挑战,与最喜欢应对挑战的湖南卫视牵上了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