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于晓光成都拜师,喊话刘宇宁大张伟多洗点碗

04-28 娱乐要闻

谈资(微信号:tanziapp)的记者(也就是我本人)采访于晓光,问他“在《我们的师父》里是不是夸夸群群主”,他说“好像不是这样”。

结果,在谈资和芒果台联手举办的《我们的师父》公开课谈资大师班上,于晓光疯狂对三个弟弟放彩虹屁,说董思成是“乖巧”,“喜欢聆听,安静地在进步”,说大张伟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但得知他有焦虑症很心疼”。

最后夸刘宇宁直接说是他们“丹东人的骄傲”,他们是老乡。

于晓光在谈资大师班上分享的第一个关键词——“勇气”,他说在刘宇宁身上能看到一个年轻人的担当,一条街,一个人,唱着歌,他虽然没有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但他要向世界分享他的家乡。

“探索”这个词,于晓光也提了大概三次。求学和求知的路上每个人都会有在迷雾中挣扎的时候,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关起来,而是打开。

第三个关键词,是“传承”。

于晓光重新解释了“传承”的意义,他指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技艺求学,而是一种“生活的热情和细腻的心”。

他讲一个背后的故事,就是去拜师倪萍的时候,他就问倪萍老师,“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原本以为是艺术大师播音教授,不是,倪萍说是她的姥姥。

倪萍写过一本书,《姥姥语录》,里面记录的是她和姥姥的故事,她说,“你不要看老人(好像没文化),但其实他们质朴平凡的语言里,藏着闪光的大智慧”。

我想,这就是于晓光决定去《我们的师父》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师父》是一个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好多人有误解,觉得这是一个“拜师学艺”的严肃探讨,其实这个节目里的“艺”,不单是技艺,更重要的是品格。

第一站,牛犇老师,带男团去他的老年公寓。

让我动容的不是华丽的健身房和美味的食堂(当然也有一点羡慕),让我感动的,他们丰富又精彩的老年生活,他们会集体围桌唱歌,他们也会吹蜡烛吃长寿面。

就是那种澎湃又热情的生命旅程,让人觉得老了一点也不可怕。

第二站,倪萍和赵忠祥老师,大家都在开玩笑说赵忠祥张口就像播新闻。

但于晓光在谈资大师班上分享,他说他最佩服倪萍老师的一点是“专注”。倪萍一生见过无数风浪,但让她记忆最深的是春晚直播,紧张压力专注到什么程度,脚上踩一钉子都不知道痛,晚会结束一看,血都已经凝固了。

第三站,也就是今晚,我不卖关子了,今晚大师是韩磊老师!

谈资大师班上,我有悄咪咪的看了一小段,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韩磊说他每天都要给父母打电话。

注意,是每天,当然大师兄于晓光表示自己也有和父母保持联系。

但,另外三个弟弟……

大张伟开玩笑说,“我只有XX来了会呼唤我妈”哈哈哈哈,刘宇宁表达感情的方式是XX,而董思成很惭愧,他说“我连父母的XX都不记得”。

韩磊看他很自责安慰他,“没关系,现在记住就行了”。

大张伟很坏,当场玩起心跳游戏,让每个人给妈妈发一句“我爱你”,看能得到妈妈什么回复,刘宇宁开始不敢,但还是在怂恿下挑战,至于结果,和XX一样是今晚的秘密。

《我们的师父》是一个慢综艺,但为什么慢,我想是要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想要让观众慢慢感同身受,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角度来领略这个世界。

在谈资大师班现场,韩磊老师没来,但著名川剧艺术表演家任庭芳来到了现场。

任庭芳不需要我多赘述了吧,从事川剧表演艺术五十余年,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川剧院建立五十年来,创作演出传统及现代优秀剧目两百余出,其中任庭芳主演的川剧《变脸》至今都是川剧经典艺术之作之一。

任老师很可爱,第一句话就是“我其实是退休人员”,第二句话是“我的普通发不好”,于晓光在台下为老师鼓掌呐喊,你看,还说不是夸夸群群主。

任庭芳老师说他看过《我们的师父》之后,第一个人就想到了自己的师父。

他讲他当年的师徒故事,说那个时候是师父,也像是他的父亲。挖掘他的潜力,帮助他完成表演,他印象最深就是过年,在师父家里,煮一坛青梅酒促膝长谈到深夜。

但后来他也是才知道,师父教他的时候其实已经得了癌症,但为了技艺能够传承下去,依然顶着烈日在坝子里陪他练功,不计辛苦,也不计酬劳。

所以他现在出来了,第一件事也是收徒,他说“不能在我这里断了”。就是他有责任了,有那种格局和精神了,这,就是一种风骨的潜移默化。

(图为任庭芳学生表演的《白蛇传》)

既然川剧老艺术家都来了,于晓光也是抓住好机会和大师学习两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