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明星中居然还有比娜扎下手更狠的防晒精,肤色更是乍眼!
我就问问你们防晒准备好了吗
三爷今天为啥突然想到要写「户外防晒」了呢,主要是因为一大早在朋友圈看到代购发了这个...
突然想起最近在后天询问旅游高强度防晒的童靴越积越多,为了避免出现三爷推荐完结果泥萌快递根本到不了的情况...三爷觉得还剩5天就放假的今时今日就是个来更新「户外防晒」的好时机了!(下次我会再早点的,绝不拖稿!顶锅盖逃)
说到明星里的防晒狂人,估计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娜扎,花少里据说带了十几只防晒,还被很多网友diss说有点过于夸张了吧。
但三爷后来发现这么用功的明星还有,比如同样白到发光的宋轶,放几张三爷觉得比较能体现真实肤色的图吧。
而是真实的白到脚面的那种,这张是2016年的图了,那会还没有这么流行“大幅增白”的滤镜。
宋轶自曝说感觉自己每年都有黑一点(三爷完全没看出来),曾经旅行几天就黑了好几度,所以现在对防晒格外重视,重视到...
夏天要用掉20-30瓶防晒喷雾。
拍外景的话,更是可以两天干掉一瓶防晒霜(计算防晒霜用量更实在,毕竟防晒喷雾里面很大一部分容量是气体助推剂)。
这严防死守的程度,就算三爷是个防晒达人,也得说是望尘莫及了。
之前其实我们写过很多次防晒推荐了,但是往期在种草时,因为使用场景一般都建立在日常通勤或者短期户外的情况,所以通常推荐时防晒的使用感都占了很大的比重。
而户外防晒和日常通勤防晒的选择标准上其实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
大多数人假期出去玩都是户外长时间游玩居多,就说现在吧,四、五月份了,虽然还没有到三伏天每日暴晒那样,但对于大多数地区,紫外线强度也已经是爬升阶段的中期了。
现在旅游出去裸晒,或者用日常通勤防晒防护的话,大概率回来都得哭着找美白产品了,所以今天不如就来简单说说户外防晒的事儿,顺便来一波种草吧!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通勤防晒和户外防晒的区别的话,通勤防晒的重心在于使用感;
而户外防晒三爷可以这么说,防护力是绝对指标,使用感比重就是完全弱化,碰到极端情况的户外,使用感可以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关于“防护力”
防护力方面,大家买防晒都没有精密的检测仪器,肯定也没办法详细知道数据,但光看商家po出的信息,我们还是可以有个大致判断的。
看标识
最最基础的肯定就是看标识啦,SPF是反应急性晒伤的指标,计算看得也是晒伤表现出的红斑,所以和主要导致晒伤的UVB关系更大。
三爷之前讲过UVB是几乎可以完全被窗户过滤掉的,坐办公室的人对于SPF的数值可以要求不那么高,但是户外就不同了,暴晒的话,SPF数值还是挑选能高就高的吧,SPF50起步。
PA值是反应防晒对UVA的防护力的,非常在意的晒老问题就跟PA值关系更大了,UVA防护给力才能说是一个平均线以上的防晒,户外起步也得是PA++++吧,但三爷更推荐直接标识「广谱防晒」的。
欧系认准UVA+〇,
美系认准「broadspectrum」。
看防晒剂组成
没有一种防晒剂是全能的(至少目前还没发现),对于可达皮肤且造成伤害的290nm—400nm紫外线,每一种防晒剂都是只能防护某一段的波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