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流量明星”的神话与现实:娱乐粉丝经济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05-13 娱乐要闻

 

 来源 │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

关于娱乐粉丝经济学的两个常见误解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演进和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壮大,“娱乐粉丝经济学”成为了一门显学。包括影视公司、互联网公司在内的一切“泛娱乐”企业,都必须正视娱乐粉丝的巨大消费潜力。但是,投资者往往只了解“娱乐粉丝经济学”的部分表象,而不熟悉其实质。因此产生了两个广为流传的误解:90后群体都是娱乐明星粉丝;娱乐明星粉丝是铁板一块。甚至很多娱乐内容公司,都受困于以上误解。

第一个误解:90后群体等于娱乐明星粉丝吗?


在微信群,流传着一份“测试你是否合格的90后”的问卷,其中的6个问题有4个与娱乐明星直接相关,2个与网红相关。出题者宣称:只有答对其中5个问题,才能算合格的90后。对于大部分70后和80后来说,这份问卷如同天书,一句话都看不懂;滑稽的是,许多货真价值的90后也无法正确回答,被归入“中年人”群体。

“流量明星”的神话与现实:娱乐粉丝经济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实上,任何一代年轻人都不可能全部属于“娱乐粉丝群体”,90后也不例外。我们认为,90-00后群体至少存在5-6个“兴趣大圈”:娱乐明星粉丝圈,网络文学读者圈,鬼畜弹幕二次元圈,社交竞技游戏圈,等等。以上“兴趣大圈”有部分重叠,但是任何一个都不可能独占90后群体。许多年轻人甚至可能对娱乐明星抱有排斥态度,例如以B站核心用户为代表的二次元群体,往往只喜欢动漫人物、不喜欢现实人物。

此外,“娱乐明星”与“网红”也是两个概念,两者可能互相转化,但是并不等同。在上面这张问卷中,“凡凡”和“55开”两个问题,前者对应的是娱乐明星吴亦凡,后者是网红电竞主播。一般而言,网红的成名和变现逻辑都与娱乐明星不同,倾向于草根化、垂直化。如果不考虑网红,纯粹的娱乐明星粉丝在90后群体中的比例就更小了。

第二个误解:娱乐明星粉丝是“铁板一块”吗?


娱乐明星粉丝是一个内部统一的整体吗?显然不是。有多少种娱乐明星,就有多少种粉丝。以90后观众熟悉的三个明星——鹿晗、迪丽热巴、易烊千玺为例,分别属于韩系偶像、本土系艺人和日系偶像三个类型;他们的成长轨迹差异很大,目标受众不同,粉丝重叠度很小。

“流量明星”的神话与现实:娱乐粉丝经济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随着互联网平台对娱乐内容产业的渗透,近年来从网红成为娱乐明星的例子也逐渐增加。例如,庄心妍就是从腾讯音乐的直播平台逆袭成为主流歌手的典型案例。《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明日之子》都是网络独播综艺节目,在这些节目出道的艺人,一开始就身兼“网红”和“娱乐明星”两大属性,难解难分。

遗憾的是,许多投资者乃至娱乐内容产业人士,都忽视了娱乐明星粉丝群体的巨大内部差异。他们往往认为,“这个明星”的粉丝可以顺利地转化为“那个明星”的粉丝,而将几个明星放进同一个文娱作品就可以收获他们的粉丝的共同支持。这是一种“粗放经营”的思路,说明我国的娱乐内容产业还远远没有达到日韩的精细化、专业化运作水平。

“流量明星”的神话与现实:娱乐粉丝经济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毛不易算不算从网络综艺节目崛起的第一代娱乐明星?)

什么是“流量小生”?它能帮助中国影视行业吗?

19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国际交流的频繁化,大众对流行娱乐的关注焦点从港台走向日韩。近年来,鹿晗、吴亦凡等众多“韩系偶像”回归本土,本土偶像培养也开始盛行。“流量小生”“流量小花”成为市场上哄抢的稀缺资源;他们的粉丝圈子被称为“饭圈”。无论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是综艺,资本方和内容方都坚定的认为“流量小生”就是收益的保证灵药,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偶像”和传统艺人是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媒体和投资者经常将“偶像”或“流量小生”视为传统艺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认为,“偶像”(“流量小生”)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演艺明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韩国将演艺明星分为偶像(爱豆)、电视剧明星和电影明星,三者的圈子有很大差异。


在“偶像”概念传入中国之后,又被冠以“流量小生”或“流量小花”的名号。同样是90后明星,鹿晗、吴亦凡、蔡徐坤是典型的“偶像”(流量小生),张一山、蒋劲夫、林更新属于传统艺人,杨洋、李易峰、井柏然则介于两者之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