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凌戛纳被吐槽不像只有25岁,脸上这两道沟拖了后腿
今日主题:科普系列之「印第安纹」。
最近大型活动里戛纳绝对是关注流量最高的,开幕第一天无论是霸气的巩黄还是好状态的刘涛都被夸了一波,偏偏只有25岁的昆凌,反倒被diss说没有显得那么年轻。
妆发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就来自于昆凌面部表情一控制不好就显露出的标志性“印第安纹”了。
先上太长不看版~
太长不看版
印第安纹的成因:①颧皮韧带过紧;②颧皮韧带周围组织膨出。
印第安纹可分为先天型和后天型,先天型由颧皮韧带过紧造成,随着皮肤衰老会有所加重。后天型的成因可分为:①脂肪膨出;②肌肉松弛;③皮肤松弛。
怎么改善印第安纹:
①注射填充:针对程度独比较轻的印第安纹;
②注射肉毒素:针对动态型的印第安纹;
③吸脂:针对脂肪膨出的印第安纹;
④光电除皱:针对衰老松弛型的印第安纹;
⑤韧带松懈:使用中重度的印第安纹。
啥是「印第安纹」
印第安纹是位于中面部颧骨下方的一条凹陷带,出现在眼底部位呈斜线形的皱纹,因为看上去有点像印第安人的面部彩绘而得名,也有叫印第安酒窝的(这样听上去可爱多了)。
也因为正好像是把完整的颧部“破开”了一样,所以也很形象的称之为「破颧纹」。视觉上苹果肌断层,容易给人一种疲劳、憔悴的感觉。
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别称,比如通俗一点的猫纹,专业一点的颊中沟、颧颊沟等,大噶知道都是指的“印第安纹”就行了。
印第安纹的起点在有泪沟的人面部会和泪沟重合,也可以说是从泪沟发散出去的,所以也经常被误认为是泪沟,它与泪沟位置的差异见下图就懂了。
在没有泪沟的人脸上很容易分辨。
印第安纹的成因
印第安纹的形成从结构机理来讲,主要成因与颧皮韧带、颧骨脂肪袋和两颊脂肪袋过于发达,周围肌肉(颧小肌、颧大肌)的松弛程度都有关系。
听不懂也没关系,三爷给泥萌拆开说就好理解了。我们先别管什么脂肪肌肉的,就简单分为两部分,韧带和韧带旁组织。
韧带非常坚韧且有一定的延伸性,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限制组织、器官的活动范围。而跟印第安纹有关的韧带,就是皮肤和颧骨之间的颧皮韧带/颧骨韧带,是面部的支持韧带之一。
面部支持韧带的作用就是连接皮肤与骨膜,固定面部皮肤,让皮肤牢牢的被韧带粘在骨架上,就像下图中的“树干”。
形象比喻一下印第安纹的成因,韧带就像这捆肉的绳,韧带旁组织就是这坨肉,绳(韧带)太紧或者肉(韧带旁组织)太挤就会形成凹槽,表现在皮肤上同样就是一道沟。
所以,印第安纹的形成可能是因为颧皮韧带过紧,也可能是颧皮韧带周围组织膨出,这是从组织结构上的解释。
那又有哪些因素会造成印第安纹形成呢?
印第安纹可以分为先天型和后天型两种,先天型的普遍都是因为颧皮韧带过紧“勒出来的”,昆凌其实就属于这一种。
不做表情的时候看不出,一做表情就相当明显。(为啥做表情明显后面详细说)
这种先天型的并不是皮肤衰老导致的,青少年脸上也是很常见。(但是衰老会加重)
另一种后天型的印第安纹,造成的原因就不止一个了。
脂肪膨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