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话||除了高考,还有哪条路能改变平民子弟的命运?
赤日炎炎,刚刚高考完毕。
每逢高考的时候,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都开始怀念自己当年的高考生活。
确实,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很多人命运的转折点,就是高考,这也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里不多的几个争取进入更好阶层的方法。
2006年,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周浩拍过一个片子,讲的就是高考改变命运的事情。
▲纪录片《高三》讲述的是福建武平一中高三(7)中高考前一年的真实生活,一群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少年,以及一位以帮助学生完成高考来确认自己价值的教师王锦春。
周浩这部纪录片当年曾经获得香港纪录片影展大奖。
高考是一个分水岭,但也不完全是,其实还有其他的途径可达罗马。
其中学琴就是一条,当然,也是最难的一条。
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在学琴这条路上最厉害的一个人,那就是刚刚才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大婚的郎朗。
郎朗这位行走江湖多年钻石王老五也终于明钻有主了,原来他爸玩笑说要找皇家公主,这一位新娘确实也离公主不远,这条件嫁王子也不是不可能。总之这段婚姻体面风光,几无缺点,堪称完美。
而郎朗大婚也代表着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同样也最具商业价值世界级钢琴家走向了人生的新阶段,他婚礼的排场和派头无一不标志着他这些年在全球上流社交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姿态。
很难想象,这位出生在毫无文艺氛围的二线城市沈阳,毫无背景一度曾经借住在北京简陋房屋在漫天黄沙里骑着单车艰难前行的八零后,在短短的35年里的岁月里(他两岁就开始练琴,语出郎母),在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钢琴这一条路,成功登顶人生巅峰——
而这一切完完全全源于他个人的天份,以及他和他的家庭近乎疯狂的努力。
这是一场中国式艰苦卓绝的人生跨越,其中的曲折与悲喜不足为外人道也。
郎朗是一个太有天份的孩子。
这是一切的前提。
父亲郎国任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工厂、杂技团和部队文工团工作,拜师苦练二胡演奏,他自己说在一千个人里面考第一名,曾经是一名二胡演奏员。
郎朗出生后,父母回忆,他一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就会哼歌,2岁多的时候看《猫和老鼠》就能在琴键上弹出差不多的旋律,郎朗的爸妈就坚定地认为这孩子有天赋,因此决然地带他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家有琴童的家长们都知道从小苦练钢琴意味着什么,而郎朗比普通孩子更要刻苦。他完全是那种在磨砺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在他成名之前,他和他的家庭都聚集着巨大压力,一天比一天沉重。三十年来,他们从没有懈怠过一天。
因为太小了,一开始每次练20分钟,然后被抱下椅子休息一会,休息完了再继续练。
3岁的时候就已经弹得很好,正式拜师,跟着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
父亲要求郎朗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练琴,如果在外面没有钢琴,也要在地板上练指法。
高强度的训练使郎朗的琴艺日臻成熟,5岁的时候就成了东三省的第一名,在东北已经小有名气了,被称为神童,被媒体广泛报道,也正是因为这些报道,后来让郎朗能在北京上学。
这其实也反映了很多中国家长们的困境,钢琴需要枯燥的训练,而这种魔鬼式的训练方式是一步险棋,稍有不慎便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心灵创伤。郎朗在童年时就非常惧怕父亲,但好在有一个温柔呵护的母亲。
直到9岁的时候,母子分离。
那时全家人做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爸爸放弃公职的稳定工作,陪儿子到北京求学,而母亲则要留在沈阳,用一个人的工资支撑全家生活。
郎朗和父亲于是住在北京的某栋简易楼,每天早晨五点半起来练琴,一天练8-10小时,孤注一掷。
▲郎朗住过的地方,和三户人家共用一个洗澡间和厕所,非常脏,郎父说他一天要拖二十遍地。
▲在那里,郎朗早上五点就起来里弹琴,曾经一度被领居怒扔窗玻璃。
这段经历被郎朗写进了自传,那时人们才知道,郎爸到底“疯狂”到了何种地步。
不仅每天高强度的练琴,更不允许他有任何分心,哪怕是短暂的母子相聚都被视为阻碍孩子练琴的“温柔乡”。
▲摘自郎朗母亲周秀兰自述。
有一次,因为郎朗被老师拒之门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郎爸的情绪一度失控,甚至逼儿子跳楼,这是自传里写的。
这也是父子俩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成为郎爸后来备受诟病的地方。
后来在纪录片中,一向铁腕的郎爸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是心绪难平。
直到成名之后,依然有很多人会说,郎朗的成功是因为他父亲的严厉逼迫。
所有教过郎朗的老师,尤其是西方的老师,都质疑过郎爸,委婉地说他是“严厉的监工”、“虐童”。
当然,残酷的教育换来了非凡的成绩,郎朗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央音附小,随后屡屡比赛得奖。
只在中国还远远不够。
郎爸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他的目标是培养世界级的钢琴家。
于是,两个人来到德国,东拼西凑了五万块钱自费参加了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了甲组的冠军——这是郎朗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郎朗在德国。这样说起来,德国是郎朗走向世界的第一站,跟他的老婆还有种莫名的缘分呢。
▲郎朗在德国比赛片段。
虽然郎朗曾说过“我爸是个不会流泪的人”,但镜头切切实实地拍到当郎朗得了冠军时,郎国任激动地哭了。
此后,郎朗又去日本比赛。1995年9月,在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获得金奖,得到世界注目。
天才钢琴家渐渐地打开了人生格局,在北京开个人独奏会,在国家级的场合中频频亮相;17岁考到了顶尖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加里·格拉夫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