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合音乐再造风向标解码麦田音乐节的破圈之道
2019年5月25日至26日,由太合音乐集团主办的2019麦田音乐节在北京长阳音乐主题公园盛大举行。国内外数十组乐队及音乐人倾情演出,数十场互动设计火热展出,音乐、科技、电影、美食、集市等文创单元交融展开,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甚至是不同国籍的音乐爱好者不远万里、不畏酷暑、不畏风雨,来到现场狂欢,台上、台下纵情高歌,这个以音乐为底色的盛大派对像阳光一样灿烂,像星斗一样辉煌。
(2019麦田音乐节)
“麦田音乐节群星闪耀,跨界融合,打破圈层消费的边界,必将引领中国音乐节行业进入一个推动潮流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音乐节行业分析师认为,音乐节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们在音乐上的性格,在于开阔的视野和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情感。麦田音乐节的主办方太合音乐集团有着很强的流行制造基因,以及完整的产业闭环和音乐生态,其以音乐+科技的方式,横纵交织的模式对音乐节的外延进行拓展,既是对流行音乐的深耕,更是一种行动,关乎表达、创造与探索。
音乐节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生活、社交方式,拥有增量空间
音乐节为全球音乐市场带来了全新气象,这股力量默默生长着,已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生活、社交方式。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行为学专家Patrick Fagan与英国最大的演唱会场地O2的一项联合研究就表明,看完演出,用户自我认同感和与他人的亲近度都会增加25%,正向的精神刺激也会提升75%。而据尼尔森统计,从全球范围来看,音乐节的受众已突破 20 亿人。从美国的数据来看,千禧一代更是这个领域的重点辐射对象。在中国,音乐节同样深受年轻一代用户拥趸,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超90%的观众看户外音乐节是出于爱好,观众年龄集中在15-33岁之间,演出票价和阵容是影响观众参与的最重要因素,超过一半的观众对市集、餐饮等配套服务有强烈需求。另外,尼尔森发布的《尼尔森中国音乐360》报告也显示:当我们着眼中美两国可对比的经济水平阶层,中国消费者听音乐和参与度不亚于美国消费者。换句话说,中国的音乐节市场还拥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2019麦田音乐节 周杰伦)
音乐节在中国盛宴开启,形成一个矛盾局面:一边是绝大部分的音乐节都在亏损,但旅游公司、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等各方资本却不断涌入。根据小鹿角智库统计,2017年的音乐节品牌在2018年的存活率未达到50%,而2018年新出现的音乐节品牌却达到了140个,占到了整体的52%;另一边,中国音乐节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全网可以检索到的音乐节品牌已经超过了800个,但除了举办地和名称的差异,很难在演出阵容上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能够跨越圈层文化,具备生态效应的音乐节IP更是身影难现。
正是在国内音乐节从商业化走向艺术化发展的有利时刻,太合音乐集团跨进此领域,于2018年金秋时节成功举办了首届麦田音乐节。它在中国几百台音乐节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音乐节行业的标准和典范。2019年5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麦田音乐节在北京长阳音乐主题公园如约而至。“去到麦田音乐节现场”,已经成为当下潮流年轻人寻求身份认同的暗号。而随着周杰伦、蔡依林等重量级艺人登台献唱,“去到麦田音乐节现场”,也成了这个夏天最潮的话题。举办麦田音乐节,已经成为太合音乐的年度标配,并将在流行文化历史中开启新篇章。
消费升级的实质是,数据与用户直觉结合起来优化体验
某种程度上,用户在一个地方上认识的人,听到的歌,定义了那个地方对他的意义。在2019麦田音乐节上,当周杰伦唱到《等你下课》的时候,全场观众自发打开了手机手电筒,把手机手电筒当成荧光棒挥舞着,汇集成一片星海,场面梦幻。同样的,蔡依林演唱《倒带》时也引起万人大合唱,满满的青春情怀。 “对消费者来说,内容体验决定一切。消费者的偏好各不相同,因此音乐节运营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数据与消费者的直觉结合在一起,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而这,也是消费升级概念的核心所在。” 音乐节行业分析师如是表示。
(2019麦田音乐节 周杰伦)
具体来看2019麦田音乐节的表现:未公布全阵容的盲鸟票一经开售,就被翘首以待的乐迷们抢购一空;而在2019麦田音乐节全阵容公布后,更是群情振奋,直接登上网络微博热搜,足以证明麦田音乐节的人气和商业价值;阵容上看,以太合音乐的演出票房大数据分析为依据,结合太合音乐专业的音乐理解能力进行嘉宾邀约,从周杰伦、蔡依林、杨乃文等流行明星,到房东的猫、陈鸿宇等才华横溢的独立唱作人,再到草东没有派对、新裤子等音乐界中坚力量,同台演出,与2018麦田音乐节的阵容重合度不超过10%,打造了兼具流行又有细分人群深度洞察力的视听体验。
(2019麦田音乐节 蔡依林)
(2019麦田音乐节 杨乃文)
(2019麦田音乐节 草东没有派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