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要靠作品说话,FIRST创投会公布最终入围名单
“在冲突驱动带来的一连串递进事件中,人物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意义改变。”这是《故事经济学》对“故事”的定义。
历时两个月征案、两个月初选、两轮提案、四场评审会议,FIRST电影市场从732个报名项目中最终遴选出19个创投会年度入选电影计划,为期七天的产业公开周开设陈述培训、写作工坊、表演工坊和制片工坊,则为项目代表提供了急需的实操技巧和必要的创作及制作帮助。创作者们身上肉眼可见的成长和改变令人欣喜,FIRST对市场的投石问路也开始得到回传的讯号,某种程度上这也像一场叙事,在许多焦灼的忙碌与不安的等待之后,共构出电影之外的人物弧光。
【一场销售】
创投的本质是销售,电影市场是把买方和卖方聚拢起来的场域。作为陈述培训导师,陈洁告诉项目代表,只有精准高效的提案才能抵达听众,只有明确的类型和主题定位才能吸引适配的资方,只有在项目中找出沟通的方式并建立共情的管道,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合作。
《达摩流浪者》导演蒋一鸣以极富个人魅力的提案赢得满场掌声,他所讲述的私人记忆让故事兼具真实性与戏剧张力,也体现出创作者独特的感受力。导演戴晓璐和她的《旅途愉快!》一样温和沉静,克制地将一个家庭的哀愁娓娓道来,评审一致认为“这个项目只能属于她”。《情歌》导演王久良自带的生命力令人信服,他和联合编剧依乌借由诙谐的讲述和生动翔实的细节铺展开特殊地域的人文景观。
今年FIRST电影市场首次开启了圆桌提案,由未能直通的项目代表进行二轮提案,由电影市场合作伙伴代表从中进行复活选拔。在两次提案间隔只有三天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作者都以极强的吸收能力对项目进行梳理定位甚至拆解重构,带来堪称惊艳的表现。
《寻子遗迹》调整了提案重心,将剧作中复杂的人物困境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来,导演王曦曦对原型人物的深度了解和共情令人动容。《羊命》则呈现了一场“全新”的提案,从剧作结构到主题表达都更加清晰完善,有效传递出故事风格化的一面。
【一次训练】
在公开周之前,我们向所有项目代表和FIRST往届导演收集了他们在创作上的困惑。有趣的是,这些正筹备自己前三部作品的青年导演们很少提出高深的理论式问题,他们更多的困惑集中在微观的实操层面,亟需经验的补给。对症下药,提案评审和工坊导师们也从细微处着手,接连不断给出扎实具体的“干货”。
《素白》以细腻的情感转变见长,在写作工坊一对一指导中,剧本导师董润年带导演分析人物情感递进的节奏,继而挖掘出角色更丰满的一面。《特邀演员》浑然天成的幽默感不失文学性,剧本导师秦海燕厘清喜剧在市场和表达之间的分寸感,与导演一起寻找文化差异中黑色幽默的独立语境。
《枯水行舟》希望同时启用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在表演工坊上,导师张颂文亲自上阵,与从未学过表演的黄琰导演搭戏,通过一段恋人重逢的即兴表演,展示导演应该如何利用职业演员对非职业演员进行有效的柔性引导。
甚至在提案现场,每个项目五分钟的点评时间都屡次被延长,与其说是点评,评审更多是在与作者分享创作的技巧和思维模式。从主题提炼的方式,到特殊人物的塑造,再到冗余情节的合并,甚至某个剧本中一句带过的现实细节是否有误,都被拿到台面上认真探讨。借由细节的追问和矫正,五位评审严谨周正的创作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们。
《水怪》是少见的儿童奇幻片,气质自成一派,评审总结出这一类型的创作公式,从技术上增强奇幻氛围的感染力。《阿来舅舅》在文本阶段就暗藏着设计感十足的视听语言,为争论如何实现最佳的美术效果,评审当场替项目算起了预算,最终敲定了满意的数字。《童话世界》原本定位的目标受众相对边缘,评审称赞其人物弧光丰富完整,可类比《我不是药神》尝试更大的市场切面。
【一种认知】
当然,几天的课程无法解决创作者所有繁杂具象的疑问,或许也不能辐射到电影拍摄制作的后端补给。除了一对一为项目问闻听切和经验分享,老师们更是在传递一种普适的方法论,让创作者可以借此解决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选择。这种方法论叫“认识你的项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