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影视制作更简单、更可控,阿里影业推出了一款名叫云尚制片的产品
作者/谢维平
6月12日上海电视节期间,阿里影业在“数字化助力制作管理模式升级”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云尚制片的新产品。
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剧组全流程的多人协同信息化管理,做到影视制作流程化和规范化,帮助优化生产者的执行和管理者的监管。
“我们希望通过云尚制片管理系统,将整个制作过程数字化,帮助制作公司实现制作管理模式的升级。”阿里影业副总裁尹雷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我们的最终愿景是希望通过它让制作更简单、更可控、更透明。”
在过去几年,阿里影业围绕影视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都做出了基础设施的布局,有影视娱乐投资平台娱乐宝、在宣传发行放映环节,有淘票票、灯塔和凤凰云智,在衍生品环节有为IP提供商业化服务的阿里鱼。云尚制片管理系统的发布,意味着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覆盖到了制作的上游,在电影上下游的整体布局实现了闭环。参与了这场发布会的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专访了这个项目的多个负责人,近距离观察这款产品,看它将具体解决哪些难点和痛点,如何实现让制作更简单、更可控、更透明的目标。
一个瞄准了传统剧组痛点的产品
影视项目制作从前期筹备、到拍摄期、后期时间跨度较长、涉及人员较多、需要完成事项比较复杂。尤其是拍摄阶段,大的剧组可以达上千人,小的也是几十上百人,这么一个庞大的临时性组织,在短时间内组建起来,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传统剧组要实现高效运转一直面临很多阻碍:
首先就是制片缺乏统一的流程和标准,有的公司层面有流程,剧组层面没有详细的流程,有的甚至公司层面也没有,制片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记各种事情,做各种沟通,而且无法实时看到每件事的详细进展。剧组工作人员责任不清晰,工作量和质量难以管控,因此出了问题常常有甩锅现象。很多事情讨论完无法落实。
其次拍摄周期难把握。剧组经常遇到拍摄准备不充分、计划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延期。传统工作模式,各部门用很多excel去记录、管理工作进度,沟通效率低下,信息难以同步,造成剧组内部信息的不对等,从而造成制作周期的延迟。剧组是一个人员密集型的组织,人员都是按天数算钱,人力成本极高,超期意味着每天都需要多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需要在时间上严格把控进度。
财务不透明。传统管理模式合同不规范、验收标准不明确、财务通常提供周报数据,预算支出管理无法做到实时跟进,且常常出现超支之后,制片人才知道的情况。
经验传承问题。大部分剧组都是临时团队,项目结束也就各自离开了,项目的管理过程以及详细数据无法完整留存和复盘。 制片人无法详细分析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在下一个项目中避免,不断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能力。很多公司也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影视行业人才的成长多是靠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
针对这些问题,阿里影业和灵河文化一起合作研发了云尚制片管理系统。灵河文化提供制作管理经验,阿里影业提供产品和技术能力。
阿里影业副总裁尹雷表示,这款产品充分整合了阿里的技术能力,云尚制片移动端嵌入钉钉,沿用了钉钉的组织架构、任务体系,在使用制片管理功能的同时可以使用钉钉所有的功能,每一个剧组就是钉钉里面的一个组织。
尹雷表示,这个系统真正可以实现“四化”:
第一,制作过程流程化、标准化,通过把标准流程置入系统实现线上数字化,从而实现制作管理模式的升级;
第二,项目进度可视化,随时随地查看项目筹备进展、拍摄进展、财务信息和风险提醒;
第三,文件和财务线上化,在云尚制片系统里,所有的工作文件以及财务信息都可以线上化;
第四,经验传承连续化,保证公司通过项目获得的制作经验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动而无法连续传承。
其透露,未来还会考虑和阿里其他的产品做结合,比如会规划与阿里云的合作,为视频的传输和存储提供服务,还会与支付宝合作,为未来的支付和信用提供相应支持,包括和淘宝合作,为剧组供应链管理提供支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