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衣食住行40年,寻找改革开放的细节

11-27 娱乐要闻

衣食住行40年,寻找改革开放的细节衣食住行40年,寻找改革开放的细节衣食住行40年,寻找改革开放的细节衣食住行40年,寻找改革开放的细节

    改革开放是一个关乎中国这40年巨变的宏大命题,又是一个渗透在每个人衣食住行细节中的生活故事。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展览》中,我们去寻找那些和每个观众息息相关的展品。上海的半两粮票——当时凭票可以购买一块点心或者一碗小馄饨,牵动当年无数少女心的流行歌曲磁带,“豪车”配置的28寸永久牌自行车,复古的拨盘电话机……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记录着。

    衣:群众服装拾级而上

    在国家博物馆北区,一道宽阔的台阶通向二层空间。当你拾级而上,仿佛通过一条时光隧道,隧道的主题是——服装。40年来的工装、军装、运动装、正装、礼服,从单色到彩色,从单一到多元,50套静态展服装和24套动态秀服装,呈现的是时代的变迁,向我们快进了一部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服饰史。

    展区由北京服装学院师生团队承担策划执行工作。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洁介绍,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着装比较简单,款式基本上是中山装、军便装、人民装、两用衫的天下,色彩主要是蓝、绿、灰“老三色”。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摇曳着人们的衣衫,喇叭裤、蝙蝠衫、棒针衫等外来的“奇装异服”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新事物涤纶服装开始流行,“的确良”衬衫、碎花裙,成为上世纪80年代时髦男女的首选。

    不同的服装折射的其实是一代人的观念:“西装热”代表着对国际范儿的追求,宽肩服装张扬着自信风度,紧身健美裤是开放思想的体现;而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衫、海魂衫和回力鞋,是那个时代的文艺小清新。

    如果说80年代是从单一走向多元,那90年代的服装则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职业女性开始穿起套装,男士服装的商务休闲概念开始兴起。衬衫、T恤、风衣、羽绒服、羊毛衫……适合不同场合的服装类型丰富多彩;牛仔装、紧身T恤、露脐短衫、吊带背心、迷你裙……是年轻人的个性表达。

    进入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无虞,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带来棉麻服装的回潮,挑战自我的户外运动服装成为全民装备。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具有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中式服装日益受到青睐。

    在《春天的故事》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中,展览现场还不定期举办服装秀。20余位模特身着阔腿裤、花衬衫、牛仔衣等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服饰走秀,而他们手中的收音机、大哥大、吉他,也是不同年代青年最时尚的配置。

    食:两分钟看完年夜饭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在这一顿饭中寄予了一年中最盛大的期待。从满足温饱到丰盛美味,再到追求营养健康,一餐一饭的细节,堪称“舌尖上的改革开放”。

    在展览第四展区“历史巨变”的第四单元“共享改革成果 共建美好生活”,一段不过两分钟长的视频,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年夜饭的变迁。

    在1960~1970年代的北方家庭中,春饼卷豆芽、一盘酱肘子就能撑起年夜饭的半壁江山,再来一把水果糖,就完成了这顿饭的甜品部分;在80后的记忆中,炸虾片是小时候的新鲜零食,而妈妈的心思都花在如何蒸好一条鱼,炖好一锅肉;到了90年代,菜不仅要好吃,还开始讲究摆盘,大白兔奶糖则取代了水果糖的地位;进入21世纪,菜越来越精致,花样越来越多,唯一不变的,可能是那盘饺子,和身边的家人。

    90后男孩夏小杨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现在过年回家,妈妈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网购食材,龙虾、面包蟹、银鳕鱼……年夜饭越来越国际化。“想想90后都开始秃了,年夜饭也不敢大吃大喝,吃点海鲜,别让自己变油腻。”夏小杨调侃道,“妈妈作为家族饮食的总监,每年都对年度展演提出更高要求,我也得跟上她的脚步。”

    这段视频也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勾起网友的记忆,“几乎一模一样”“年夜饭配春晚,再烫一壶老酒”“80后的我,炸虾片是妈妈的味道”……连南北口味之争都暂时偃旗息鼓,“虽然我是南方人,但我更喜欢吃饺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