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靠写书赚钱被笑掉大牙,如今拍电影斩获16亿票房
文丨谦叔 雨萌 图丨来源于网络
最近,被几位大男孩刷足了存在感。
《乐队的夏天》里,超级乐迷张亚东,50岁依然神色干净、带着美好的少年感。
高晓松和韩寒的肝胆相照,造就了100000+的全网爆文,从笔战往事到推心置腹,两人友谊的发展让人惊讶。
(当年“高处不胜寒“指的就是高晓松和韩寒博客笔战,高晓松落败)
两个有趣的灵魂,一个得益于家学渊源,一个来自于个人奋斗,看似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着共同点:不轻易给人生设限的想象力。
韩寒是80后,80后普遍的人生轨迹都是,先考上大学,谋一份安稳的工作,再考虑结婚生子。而韩寒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当作家、赛车手,出唱片,做导演。
甚至在当时造就了“韩寒现象”。这给人一种“另辟蹊径,得来容易”的感觉。但在成功的背后,大家没看到的是,想象力对人生何其重要。
韩寒的想象力不是天方夜谭异想天开,而是来自于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高一休学前说出的第一句豪言壮语就是:以后自己会靠稿费生活。老师们都在笑,但后来的情况是,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跻身畅销书作家行列。
他的第二个身份赛车手,同样是自己从小的梦想。如果说写作来自韩寒的天赋,那么赛车一定是靠他的想象力+努力。
韩寒说过,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于是,韩寒开始以每年一部书的速度写作,写作之余练习赛车技术,通过稿费实现了赛车梦想。
前两个梦想实现之后,他又瞄准需要更多资源配合的电影,终于在《飞驰人生》收获16亿票房。韩寒成立的亭东影业也获得了战略投资,估值20亿。
这种对人生充满想象力的态度,也让他的电影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想象力:
《飞驰人生》里,汽车可以在落日余晖里奔向夕阳;
《乘风破浪》里,邓超可以演(比自己年纪小的)赵丽颖的儿子;
《后会无期》里王珞丹再也不是大大咧咧的小妞,而是可以美成文艺女神;
还有那个隐喻般的卫星,提供了N种解读的可能……
大家透过电影里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做到了平时做不到的事情,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画面。这些加在一起,点亮了我们的平凡生活。
如果没有想象力,电影会变得多么平淡无奇啊,也会让观众失去多少乐趣和感动。
最近我在看《玩具总动员 4》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因为玩具叉叉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产物:它的身体是一个餐叉,本该丢进垃圾桶,却被第一天上幼儿园的邦妮捏成玩具,拥有了生命。
但它总觉得自己应该呆在垃圾桶里。离开了熟悉的安全区,又无法立即接受自己作为玩具的新身份,看到叉叉总是想躲起来的样子,不少人想到了自己刚刚成人、进入职场的时候,同样的怯懦,同样不敢面对新挑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