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饱受争议的科学家,他的发明救人也杀人
原标题:他是饱受争议的科学家,他的发明救人也杀人
1
一百二十三年前的11月27日,感觉不久后即将告别人世的阿尔弗里德博士,立下了自己的遗嘱:
“……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是我惟一有效的遗嘱。”
这就是诺贝尔奖。1901年开始第一次颁奖,直至今天。名称来自于立遗嘱的阿尔弗里德·伯恩哈德·诺贝尔,而当时约合920万美金的巨款,大多来自诺贝尔一生最著名的发明——炸药。
2
1833年,诺贝尔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伊曼纽尔是有才能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但时运不济。诺贝尔出生的时候,一场大火刚烧毁了他们家的全部家当。因为自小体弱多病,妈妈常常把他搂在怀里,叹着气说:“他在这世界上呆不了几天。”
8岁那年,诺贝尔上学了,但只读了一年就去了俄国,这也是他唯一受过的学校教育。当时父亲去俄国开办了一家工厂生产水雷,等到俄、英、法三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时,水雷大受欢迎,于是诺贝尔一家也就凭借军火事业在彼得堡站稳了脚跟。
17岁那年,父亲送他去美国求学,见见世面。等他回到欧洲时,已经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机械师,并进入父亲创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工作。本来水雷销售形势良好,但随着185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因病突然去世,俄国决定退出战争,因此取消了所有军火订单。父亲回瑞典去再创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留在俄国继续打拼。
在诺贝尔13岁那一年,意大利化学家博雷洛发明了硝化甘油,一种极其烈性的炸药。硝化甘油的脾气极其可怕,稍微一点轻微的摩擦、撞击、摇动或加热就会直接了当地爆炸。但此时欧洲工业革命正风起云涌,开山修路、通隧道建铁路、采矿冶金等工程层出不穷,需要更安全有效的爆破技术来加快工程进展。许多科学家都寄希望于研制新型炸药,但诺贝尔却打算主打硝化甘油。
经过50多次试验后,诺贝尔发明了一个小装置:将硝化甘油装入小玻璃管中再放进塞满黑火药的铁罐里,再用导火线点火。试验随着一声巨响宣告成功,这就是诺贝尔一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发明:雷管。
雷管很快被应用到工程上去,诺贝尔也在瑞典、法国等多个国家获得了专利。因为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认为诺贝尔的发明会在军事上有重要作用,因此提供给他10万法郎的贷款。诺贝尔拿着这笔钱,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建造了一个小型工厂。
但炸药总是危险的。终于在做实验的时候,引发了硝化甘油大爆炸,不仅厂房被炸成一片瓦砾,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和四名助手都不幸罹难,父亲也一病不起。
悲惨事件远未结束。1865年,一名德国旅客携带的十磅硝化甘油在纽约旅馆外爆炸,地面被炸出一米的深坑,四周房屋玻璃全碎;1866年,诺贝尔工厂出产的两桶硝化甘油,将悉尼的一家货栈炸得飞上了天;一个月之后,在大西洋上颠簸的欧罗巴号轮船,因运载的诺贝尔工厂生产的硝化甘油而爆炸,74名乘客无人生还……各国纷纷禁止生产、销售和运输硝化甘油,诺贝尔也被指责为“贩卖死亡的商人”。
诺贝尔的回应是:那就尽快发明更加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
3
诺贝尔发现,用硅藻土与硝化甘油以1:3的比例混合,既能改变硝化甘油的火爆脾气,又能用雷管引爆而威力减弱不大。于是被后人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诞生了,诺贝尔给它取名为“达纳炸药”,“达纳”是希腊语中“力量”的意思。
炸药改进了,但要去除公众对于硝化甘油的恐惧,就要让公众亲眼看到效果。1866年,33岁的诺贝尔在德国科隆举行了公开实验:
首先把一包10磅的达纳炸药放在火上烧烤,没有爆炸;
然后把一包10磅的达纳炸药从高处扔下来,还是没有爆炸;
最后把一包10磅的达纳炸药埋在地里用雷管引爆,惊天动地有目共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