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07-07 娱乐要闻

“朱露莎也太作了吧,真是害惨了给她做父母的人。”

“武丹丹她爸也太不负责任了,这样的人怎么还能为人父母?”

 

最近热播的亲子关系题材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掀起的讨论,可以说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一方站在父母的角度,指责孩子不够懂事,为父母角色心酸;另一方站在孩子的角度,认为孩子各种作是父母不管教所致,替子女角色不平。

 

这种对亲子关系理解上的冲突其实早已存在。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极重亲情血缘,因此亲子关系向来极易引发关注和讨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代际之间对于亲子关系的理解和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和冲突。《带着爸爸去留学》虽然以留学为背景,但本质上聚焦的仍是亲子关系,引起的巨大话题讨论算是又一次将这种冲突带到明面上来。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这样的讨论冲突背后折射的正是两代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隔阂,这也是该剧想与观众探讨的亲子课题——父母与子女该如何更好地相处?

 

在艺术加工下,通过四组家庭的变化与成长故事,《带着爸爸去留学》用看似夸张的剧情和角色设定,还原了相当数量真实却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剧集意图改变旧有的亲子观念,引导人们建立符合现代家庭需求的全新亲子观。

 

那么,这部剧是如何破旧立新,将新型亲子关系和家庭观念呈现在屏幕上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与《带着爸爸去留学》的总制片人张书维聊了聊。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破旧:剧情剑指陈旧观念

家庭幸福之道需要全新亲子观

 

《带着爸爸去留学》主要围绕四组形态各异的家庭来进行故事叙述,尽管家庭组成和状态各不相同,却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黄成栋一家相对普通,但一家三口感情好,父子相处如兄弟;武丹丹一家较为富裕,爸爸武翰祥对女儿爱护有加,从不吝啬对她的金钱投入,也因此让女儿养成了公主病;陈凯文一家是典型的丧偶式家庭,父亲长期缺位,导致孩子从小缺乏父爱,母亲刘若瑜为儿子辞掉工作远赴异国他乡陪读,性格强势专制;而朱露莎一家则是传统的“望女成凤”式家庭,父母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下一代,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客观条件硬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在这四组家庭不断的变化与成长过程中,新旧两种亲子观念和家庭观念也不断碰撞,引起观众的思考。

 

首先是前十集通过几个家庭啼笑皆非的故事来对“养儿防老”等旧观念进行呈现。

 

父母与子女相互捆绑,放不开手,亲子间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先看孩子这边,武丹丹的“作”是前十集最大的话题点,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她任性、霸道,将父母的爱和时刻陪伴视为理所当然,尽管已经成年,还要求父母和世界时刻围绕她来转,活脱脱一个被宠惯了的小公主。在得知父母离婚之后,武丹丹做出了种种求关注的行为,给身边人带来不少麻烦。而武丹丹之所以变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到国外后突然失去父母的陪伴,成为了一个缺爱的孩子。

 

因此张书维反而很理解武丹丹的行为:“她身上遭遇的家庭变故换做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她从小到大没有被父母关注过,到了国外,才知道父母已经离婚了,父亲也回国了,她的作和闹只是为了博存在感。”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另一边,则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肯放手。黄成栋本来是一个全新的父亲形象,他和儿子的相处方式如同朋友,但在目睹了校园枪击案之后,开始对儿子过度保护,接送已成年的儿子上下学、24小时寸步不离、在大学课堂外盯梢。黄成栋无孔不入的包围,让儿子黄小栋倍感压力,父子之间渐生罅隙。

 

以儿子为筹码维系婚姻的刘若瑜代表的则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剧中,刘若瑜常常对儿子陈凯文说的话就是“我后半辈子辈子就靠你了”、“你是我的全部希望”等等。给儿子施加压力的同时,也让儿子养成了叛逆孤僻的性格。

 

朱露莎母亲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父母的观念——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这类父母往往对子女的人生实行强势干涉,子女的成长路线稍有偏差便难以接受。比如在国外时,朱露莎与陈凯文谈恋爱出现越轨行为恰巧被朱露莎妈妈撞见,母亲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不接受,并咬定是陈凯文主动所为,完全不给朱露莎坦白的机会和勇气。朱露莎胆小怕事、虚荣心强、害怕承担责任的性格缺陷,与她强势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性格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烙印,在后续的成长中也难以磨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