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红明星沦为服务员,婚姻失败、破产、自杀.....她还不信命!
7月,电影院的好片不少:
《狮子王》经典再现;
《爱宠大机密2》爆笑来袭;
《刀背藏身》江湖侠骨依旧在;
《银河补习班》真诚的邓超值得期待;
《跳舞吧!大象!》林育贤和开心麻花的碰撞;
《机动战士高达NT》40年来第一部引进的《高达》.....
在厮杀激烈的7月档里,人物传记电影《上海的女儿》,存在感实在微弱得可怜。
7月2日,《上海的女儿》上映。
我在几乎空荡的影厅里看完了整部电影,叙事手法并不算新颖突出,但当86岁的周采芹在荧幕面前,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来时,立刻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周采芹是谁?
她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个中国学生;
她是第一个登上英国伦敦西区舞台主演的中国演员;
她是第一个在英国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国歌手;
她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第一名中国院士
.....
她曾在舞台上光芒四射,却沦落成餐厅服务员;
她曾拥有爱情,却又失去爱情,最终选择放弃婚姻;
她曾名利双收,却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
她经历过荣耀加身的绚烂,也跌落过最绝望的深渊,她的一生,正如导演陈苗所言:“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自我成就,采芹的一生就是自我成就”。
/01/
“我为我的母亲感到骄傲”。
周采芹的母亲裘丽琳,是上海滩赫赫有名裘天宝银楼的三小姐,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小姐。不仅样貌出众,才情更是不一般,作为上海社交圈的首席名媛,追求者可想而知。
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豪门大小姐竟会选择和一个戏子私奔。
裘丽琳喜欢的人叫周信芳。
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也是颇有名气的京剧大师,但在当时上海的上流社会里,周信芳再出名,那也只是个卑微的戏子,上不了台面,更何况这个男人已经结过一次婚。
旁人无一不劝说裘丽琳:她分明可以嫁给更好的男人,享受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个倔强的女人却坚定此生只会嫁给她爱的人,毅然放弃豪门家产,放弃显赫的地位,也要和周信芳在一起。
裘家大小姐和戏子私奔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流言蜚语不断,裘丽琳的母亲甚至宣布和女儿断绝关系。
“她太勇敢了。她教会了我关于做女人的一切。”
回忆母亲时,周采芹这样说道。
迈进这段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婚姻中,裘丽琳却从未后悔过,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毫无怨言的跟着丈夫在北方各省“跑码头”,为了让丈夫安心唱戏,她成为他的会计,成为他的助理,替丈夫出面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
他们是至爱,更是知己,是最好的工作搭档,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依靠。
母亲的独立,果断,坚定,影响了周采芹的一生。
/02/
“要给戏子的女儿争口气。”
1933年,周采芹出生在周信芳巡演途中,从小耳濡目染舞台的魅力,冥冥中就已经和舞台结下不解之缘。
在当时,戏子的女儿,未来似乎就一定要成为唱戏的。
但这一次又是裘丽琳打破既定,她希望孩子未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路,而不是走别人为她规划好的路,要给戏子的女儿争口气。
“别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样,就指望着嫁妆,它只会像磨盘一样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识,这样你就能轻装前进,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周采芹和母亲
于是,16岁那年,周采芹便独自一人前往英国开始学习戏剧表演,也成为了第一个去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的中国人。
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容易,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方式的不同,繁重的课业,还有不加掩饰的偏见和歧视.....
有外国同学直接当众讽刺她:“你永远不会有一个职业“,断言她永远不会成功,西方人的舞台上不需要一个东方人的面孔。
面对那些否定的歧视的目光,周采芹没有选择逃避,她的骨子里流淌着和母亲一样的勇敢与倔强,她给自己立下了三条严格的行为准则:
我要给人以好印象;
我一定不能受人欺负,很多人觉得中国人被打了也不还手,其实,欺负人的人自己才是胆小鬼,我得让他下次欺负中国人之前先好好想一想;
我一定要深入了解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国家的变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