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伟:我想过死,但放弃理想后,活得轻松多了
探寻别人挣扎的过程,亦是自我寻找的过程。侧面看来,在现实和商业中纠缠的大张伟何尝不是你我。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偏差,我们最终或许都会像大张伟一样:为了不哭大声笑,为了不烦大声呸。
文 | 牙谷牙狗
如果不是在《乐队的夏天》里重新背起吉他,鲜有人还记得大张伟是个认真的音乐人。
这些年他是《百变大咖秀》上的小丑,是《天天向上》里的碎嘴主持人,是各大综艺里的搞笑担当。
《湖南卫视》金牌制作人洪涛评价他:“不好好说话,吊儿郎当,没心没肺的。”
观众爱看他,仅仅2016年上半年,他就接下了19档综艺,出场费逼近百万。从世俗意义上,大张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繁华处皆是落寞,喜剧外衣下往往是悲剧。舞台之外,大张伟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常年抑郁。
从2018年开始,他每天醒来都会流泪。“我这两年成绩挺好的,我已经拥有很多了,我为什么还不高兴?我没资格说我特别痛苦,这件事就特别痛苦。”
对大张伟的过往有所了解的人,难免会对他的命运变迁感到困惑不解。
15岁时的他是崔健眼中的摇滚新星,才华横溢,专辑销量打败同时期的朴树。甚至被认定为“全国六大智慧少年”。
在名利场挣扎的20多年里,他却完全走到了昔日的对立面。
曾经为生活嘶吼的朋克歌手,长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他开始复制无脑神曲,又被王思聪连续两年微博置顶辱骂抄袭。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里,开开心心放声大笑就好了,还会有人真正在意逗人发笑的大张伟,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吗?
探寻别人挣扎的过程,亦是自我寻找的过程。侧面看来,在现实和商业中纠缠的大张伟何尝不是你我。
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偏差,我们或许都会像大张伟一样:为了不哭大声笑,为了不烦大声呸。
马东曾问大张伟:“如果按音乐辈分,你和老狼谁高?”大张伟哈哈一笑:“当然是老狼老师比我强多了,我只是个天才而已。”
自称天才让很多人笑出了声,但如果了解这个男人的过往经历,或许会觉得大张伟说得并非没有道理。
1983年,摇滚教父崔健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他》。那时距离他居住地不远的北京南城大杂院里,大张伟带着哭喊声来到了这个世界。
3岁时,大张伟展现出了自己惊人的音乐天赋。据他的母亲回忆,“电视上放刘欢的歌、摇滚的音乐,他听一下就会唱”。
少年初长成时,他被音乐老师选去练习童声,并在随后拿下北京少年独唱第一名。甚至远赴俄罗斯,获得国际歌唱比赛第二名。
大张伟(左一)与鞠萍姐姐
在父母眼中,大张伟的天赋似乎是艰难生活里的某种希望,他们下班后到夜市摊煎饼、卖馄饨挣钱支持大张伟的音乐梦想。
某晚父亲端着一盆鸡蛋摔坏了脚,蛋却一个没碎。多年之后,大张伟反复提起这段往事,言语中满是骄傲。
而故事的另一面却被他惯性隐去。每当父亲哄他入睡后出门摆摊,不久之后,大张伟就会在黑暗中惊醒,然后独自大哭。可悲的是,就算哭哑嗓子,隔着两条街的父母仍旧听不到。
因为变声,他遗憾地错失以音乐特长生被保送重点中学的机会。同时在学校合唱团里,他的地位与日俱下。所有的失败集结在一起,父母为他掉尽了眼泪。
于是,这个本应该顺着“美声唱法”成为艺术家的青涩男孩,在才华刚刚探头的时候,琢磨起了同龄人丝毫搞不懂的摇滚乐。
那是大张伟排解青春烦恼的唯一武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7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