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香港最火节目主持:谈过47个女朋友,金庸眼中最潇洒的人!
在一次夜间航班上,气流突如其来,飞机颠簸不停。
一个澳洲人下意识地紧紧抓住座椅扶手,旁边的一个中国男人却一直在喝酒,若无其事。
澳洲人不解,问:“老兄,你不怕死吗?”
中国男人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微微一笑:“我活过。”
这个男人,就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
蔡澜的父亲曾对他说过,人活到五十岁,往后的年龄就应该递减。
按此推算,今年77岁的蔡澜才刚刚23岁,活得像小伙般年轻任性,热烈生猛。
他曾在《不如任性过活》里写:生老病死,为必经过程。
生活是好玩的,既然已经参悟了生老病死,那为何不痛痛快快地游戏人生呢?
01
说到蔡澜,就不得不提“香港四大才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兴盛,历来擅于制造噱头的港媒,便将活跃于文化领域的几位才子打包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这四个人,分别是“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先河”的金庸,“铸就科幻武侠小说神话”的倪匡,“掀起粤语流行歌曲热潮”的黄霑,以及“将香港美食推向全世界”的蔡澜。
这四个人中,金庸最年长也最为知名,蔡澜最年轻也最为“不务正业”,做了半辈子电影后,他转行写作和美食,怎么开心怎么吃喝玩乐。
如今,金庸、黄霑已逝,倪匡封笔隐退,鲜少露面,只有蔡澜还在忙着上网、看书和写字,忙着吃美食做生意,穿一身唐装环游世界,好不潇洒快活。
也因为如此,蔡澜经常在公共场合露面,也难免被追问“香港四大才子”的相关话题。
蔡澜是其他三位的老友,但他不喜欢“四大才子”这个名头,总是谦逊地说:
“金庸是真正的大家,怎么可以把我和他并列?跟他相比,我不过是个小混混,我就是吃喝玩乐、玩玩而已。”
不过,金庸生前反过来赞美蔡澜:“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金庸和蔡澜
大玩家蔡澜,究竟有多潇洒?
金庸曾如此评价他:
“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倪匡则认为,蔡澜身上有魏晋遗风:
“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他经常把“人味”这个词挂在嘴边,似乎对如今人类社会关系有每种不满,同时又以一种桀骜不驯的行事风格来对抗这种不满。
在蔡澜身上,总是让人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的那种味道,挣脱环境的桎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玩世不恭、放浪不羁。
可谓是:真名士,自潇洒。
02
蔡澜有很多头衔,食神、作家、主持人、旅行家、生活家、商人……
在众多头衔中,“电影人”可能是他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却是他人生故事的开始,也是陪伴他最久的身份。
自出生起,蔡澜就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父亲是邵氏公司的职员,他从小住戏院楼上,拉开窗帘就能看到银幕。
从小看电影长大的蔡澜,14岁就在报刊上发表影评,大学在日本主攻编导,回国后效力于邵氏公司近20年,是港片黄金时代的重要推手。
青年蔡澜
八十年代,蔡澜转投嘉禾公司当监制,成龙的很多经典动作片,基本上是蔡澜监制的。
那时候,香港黑社会染指电影业,成龙等人受黑帮胁迫,苦恼不已。
嘉禾老板邹文怀对蔡澜说,“你把成龙带到外面去吧,想去哪就去哪。”
蔡澜窃喜,带着成龙、洪金宝和摄制团队去西班牙、法国、澳洲、南斯拉夫、克罗地亚……
各地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片场,边玩边拍,因此观众也看到成龙的《快餐车》《一个好人》《龙兄虎弟》等影片,大部分在海外取景拍摄。
从那时起,蔡澜就有一颗走遍世界的心。
蔡澜和成龙
在嘉禾,蔡澜又做了近20年,一直做到公司副总裁。
回首40年的电影生涯,蔡澜充满遗憾。
他热爱电影,直到如今依然保持每天一部的阅片习惯。只是身处一个商业电影的时代,他的职责是对老板负责,只能拍卖座的商业片。
或者可以说,制作电影只是蔡澜的一种非常职业化的“商业手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7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