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请回答,2018。”
2018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的地产经历了太多,以至于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某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下面的一些碎片恍如隔世,但又近在眼前,一点点串联起来,勾勒出2018年的全貌,也似乎暗示着地产的未来。
01、上市狂潮、资金荒和地产去杠杆
今年房企品牌部最大的工作是什么:自己企业上市后的品牌宣传和公关处理。
今年是内陆企业在香港扎堆上市的一年,港交所的某几天甚至出现锣不够用两家合敲的情况出现,而这里面就有很多的房企。
而很多的房企哪怕顶着破发的压力依然要上市,这背后的诉求其实很多人都懂:如今的地产赛道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资金荒。
三年前的企业债到如今都是偿还的时候,一年前流行的美元融资如今口子也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关闭了,恒大爸爸发明的永续债偶有开发商尝试,但是后果每个人都知道。
也正因为今年的艰难,我们突然发现,原来这过去十几年来我们之前融资都那么容易。
也难怪远洋的老板今年对外说一个笑话:如果他早做房地产5年,远洋早就过3000亿,这句话的幼稚程度几乎等同于我早点买房早就身价千万了一样。
但是也确实说明,时代在如今变的那么不同寻常。
2018年的主旋律就是去杠杆,而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杠杆,预售制,土地款抵押,工程款延期,买房贷款,这一切的机制都是冲着翻倍杠杆去的。但是到了今年,在去杠杆的推动下,这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游戏规则全部都改变了。
资本市场都知道,股权是最贵的融资方式,某种程度上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卖了,但是开发商也知道,但是没得选,2018年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了。
所以你会看到产品部收到的指令是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做标准化,营销部收到的指令是营销费用必须要有产出,工程部的指令是如何不计代价拿到预售证。
过去20年,我们猛然发现我们依赖的并不是高周转,我们依赖的是高杠杆,一切的强势并不是我们有多厉害,而是我们过去借了这么多钱。
房企没钱是最先感知到的,但是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这样的姿态悄然间也传递给了下端,一线城市七成,二线城市限售,这是我严重对民生影响最小的政策了,但是意图也非常明确,尾端行业要速冻,需求要速冻,关于房子的钱要速冻。
恍然之间,我们突然明白,原来这一次的遏制房价上涨和前几天说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是这么不一样的事情。而且关键的是,房价真的就不涨的。
C端市场关于房子的钱并没有抽干,而是把钱的周期变慢了,变得不能再慢了。
但是另外一个维度,今年央行连续四次降准,一边是货币宽松,一边是房地产去杠杆,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P2P这么多,消费贷这么多,你看到的什么瓜子毛豆优信广告可以这么多。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贷压力大么,一定大的,经济压力不说了,这一次还有房价不稳定的心理压力,柯洁刚刚又获得一个世界冠军,记者采访这一次得冠的感受,柯洁说了句:奖金可以缓解我房贷的压力。
房子使人进步,房贷让人成长。
这样的冲击清洗出了很多原罪,不然你不能解释为什么海航卖掉自己那么多资产,李嘉诚退出大陆市场以及王健林断臂自己的地产模块。
当然,也有渔翁得利的,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没有,今年是房企财务总成为明星的一年,各种论坛早就没有营销人和产品人的机会,基本都是他们在讲,看着他们诉说着如何调令全局如何指点江山。
他们有多狂,就说明房企有多慌。
今年年底,是关于很多企业传闻倒闭最多的一年了,传到最后闽企都快不够用了,借钱的利息越来越高,我是第一次听说有一家公司给财务总的授权是12%以内的利息不用汇报直接借。
今年的钱荒超乎想象。
02、消失的房票以及不对等的一二手市场
今年的上海,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一年,在开年的时候,我们依然沉浸在翠湖天地那么多公司来买房,中粮前滩海景几千人抢房子的场景里。
但是没有几个月突然发现整个市场急速的冷了,所有地产业内的都在问一句话:房票怎么就没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926.html
- 上一篇:最新上市的300cc台湾摩托车,摩友:车如其名!
- 下一篇:公共自行车明年有望免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