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如何落地产业,这五位“业内人”这么说丨T-EDGE 倒计时 7 天
原标题:AI 如何落地产业,这五位“业内人”这么说丨T-EDGE 倒计时 7 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报名火热进行中,点击报名】
如果你随便在路上找一个人问,什么是人工智能?ta 可能会回答手机语音,智能音箱,陪伴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的初潮起于上世纪,中间又经历过了一次风口,但近两年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火热,因为它终于从实验室,从企业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也是为什么路人也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的原因。
当然,除了这些虚拟的语音助手,和普通用户见到的机器人之外,更让业界兴奋的是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诸如金融,法律,艺术,建筑,甚至是区块链方面的应用。
在金融,法律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文字识别与分析技术,对当前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语义理解提取出其中的关键文本,再针对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操作。比如,他们可以用来分析金融领域 IPO 报告中的数字纰漏,逻辑错误,而在法律领域,人工智能则可以用于回溯过去相似的案例,提供当时的判决结果,这将有助于帮助公众理解案例,辅助法官对案件进行判决,帮助律师整理案件相关信息。
除此以外,人工智能背后对应的图像识别技术,还能被应用在人脸识别领域,帮助金融风控领域,更好地降低风险,帮助海关部门和旅客更安全和高效地过关。
而在建筑领域,直接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建筑设计师更为精准地实现建筑物的设计和规划,在建造过程中,比较各种建筑物料的耐用性与成等等。甚至是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电气节能的评估模型建立之后,可以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训练,提升其评估的准确性和网络泛化性,使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能够具有更多的科学依据。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的冰山一角,这一技术背后蕴含着无尽的商业潜力,不仅能帮助企业和政府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运作,还能惠及普通民众。
这一次钛媒体在12月15下午2018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AI 渗透实体”主题圆桌会上,邀请来了五位业内嘉宾,分享人工智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中如何开枝散叶,更好地得到应用的经验,他们分别是:
邓仰东,MATRIX 首席 AI 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英伟达合作教授。
MATRIX 是一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相结合,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网络。他将会与大家分享人工智能在区块链方面的一些应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谢清禄,广州麦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特聘专家”。
谢清禄曾创立以萨神眼(YISA OmniEye)系统,YISA 是天网背后的大脑。同时,基于数万亿张图像智能分析的算力积累,麦仑发明了 FVR 全脉闪速识别技术,通过感知人眼不可见的“掌脉”全维度脉络,把手掌变成了“原生码”。
袁文辉,小鱼易连联合创始人兼CEO。
袁文辉曾在钛媒体2017 T-EDGE 年度国际盛典分享当前的云视频技术,他认为,云视频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视频会议的三大痛点:利用虚拟机的方式替代昂贵的硬件资源;通过互联网,则消除了对专线的需求;新的智能终端的成本则是传统功能机终端的十分之一。
小鱼易连专注于云视频通讯,利用全球首创的智能硬件产品终端、世界领先的音视频算法、运营商级的SaaS服务三大核心优势,小鱼易连的产品已经在网真培训、云端课堂、应急指挥、移动应用、无人零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利用AI技术实现了云视频会议参会者身份识别、发言者人脸跟踪、参会者统计、语音识别、实时翻译以及行为识别等多项应用,为企业现代化会议场景带来更多结合AI的场景体验。
杨威,十一贝科技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大数学系。
北京十一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解决因为信息壁垒导致的资源错配,为消费者在保险、人力资源、消费金融等行业场景中提供互信优化解决方案,建立智能决策服务平台,从而成为用户的生活智友(Intelligent Partner),与公众共享科技带来的生活红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