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这届技术峰会,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原标题: 高通这届技术峰会,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作为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积累最强的公司之一,高通刚刚在夏威夷举办完了最新一届骁龙技术峰会。后者不仅是高通年度最重磅的产品和技术展示窗口,更能折射出一系列技术和行业的最新趋势。
尤其是手机终端基础通信需求基本满足、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普及、5G时代逐渐到来的节骨眼上,高通所展示出来的细节,都值得思考一番。下面就是我们为你总结的四个最重要的趋势。
一、手机处理器竞争格局四平八稳
在这次技术峰会的前两天,高通集中展示了最新的手机SoC平台芯片“骁龙855”。但按照惯例,这颗芯片在发布之前就遭遇到了多方面的曝光。
其中安兔兔官方揭露的Galaxy S10+工程机(有三星自己处理器和高通处理器两个版本)的跑分最具有参考意义。
先说CPU,在跑分上骁龙855与麒麟980十分接近,同时比三星的9820高大约10%。这个分数表现实际上和三者的硬件配置直接相关,因为骁龙855与麒麟980都采用了“4颗A76处理器+4颗A55处理器”的方案。出于功耗控制的目的,高通和华为都对一部分A76处理器进行了频率上的限制,其中高通限制了3颗,华为限制了2颗。但华为的处理器比较接近ARM公版的形态,而高通延续了传统,继续用自己的技术给处理器打鸡血。
多种因素控制下来,就变成了一个相当“理想化”的结果,高通和华为的成绩相差只在伯仲之间,但相对来说高通会更省电一点点。至于掉队的三星,主要是没有在CPU中全部采用最新的A76核心,反倒保留了2颗A75核心。
而在GPU方面则分成了两个阵营,三星和华为采用的是ARM官方的Mali方案,但是前者有12个核心,后者是10个,性能差距基本也就是相当于核心数量的差距。而高通方面则继续是自己的Adreno系列产品,最新的Adreno 640大约比三星用的Mali-G76 MP12强20%。
整体看来,ARM阵营的性能竞赛仍在越变越简单——跟紧了ARM官方的步调,用上最新版本的ARM核心,就能够在性能上占有优势。
在这一点上,向来习惯自己对ARM核心进行进一步调整的高通,反而隐隐变得比较劣势。尤其是今年华为通过麒麟980抢发A76核心之后,的确打乱了一系列使用高通旗舰处理器厂商的节奏。
二、深化AI能力,但最终要靠应用决胜
相比CPU、GPU这两大传统计算部件,AI运算能力算是这次高通骁龙855平台中更大的亮点。有趣的是,高通十分明确地表示:“我们这次没有加什么NPU。”很明显,这句话是说给华为听的。
所以在具体方案上,高通延续了前几代的提法,将AI运算能力分散到SoC中的各个处理器当中。例如全新的“Hexagon 690”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器,就进一步增加了“Vector”(矢量)运算单元的数量,并且嵌入了全新的Tensor运算单元。高通官方特别强调了后者是高通自行设计,并且同时也是专门针对AI应用打造的。
在现场的答疑的环节中,高通相应产品负责人还给出了一个介绍:“并不是所有的AI应用都会直接调用Tensor运算单元,例如图像就会去到ISP(图像数据处理器),而语音助手则主要调用矢量运算单元。”
紧接着就是全新的“Spectra 380”ISP(图像数据处理器)处理器,在传统的图像处理单元之外,高通还在里面融入了3颗专门用来处理机器视觉的小处理器。凭借他们,用户甚至能持续在4K视频拍摄下开启人像模式(智能虚化背景)。
再加上本身已经更加强劲的CPU和GPU,855整体上实现了3倍于上一代的AI性能,高通官方甚至明确表示它是竞争对手AI性能的两倍(竞争对手只能是7nm的麒麟980)。
所以在峰会上,高通也直接展示了数个新应用,从通话的降噪、再到图片的再次降噪、再到视频中动作物体的变色等等,都比较有意思。如何从“有意思”升级为“离不开”,将会是手机端AI应用的下一个挑战。这也是为什么高通官方特别表示:将会持续尝试构建一个更灵活、更开放、更活跃的AI生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124.html